|
|
|
三烈士的遇难经过直到1984年12月4日才调查清楚。找到烈士遗骨后,中共宁陕县委、县政府当即决定,将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江口中学后山坡上。12月21日,县委、县政府在江口中学操场召开了“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追悼大会”,县、区、乡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江口中小学师生、江镇村社员近千人参加。 198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原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书写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在《红旗》杂志发表了《向革命先烈学习,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的悼念文章。中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原豫鄂陕边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行署主任汪锋书写了“骨埋秦岭传千古,血洒东江育新人”的题词。 1986年8月,宁陕县委、县政府举办“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牺牲四十周年活动”。8月9日,在县招待所召开了有烈士亲属、烈士家乡代表、安康及商洛地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宁陕县五套班子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县委给烈士亲属及与会人员赠送了县委党史办编辑出版的三烈士纪念集《血染东江口》。8月10日,在宁陕县江口中学操场召开“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牺牲四十周年大会”。烈士亲属、烈士家乡代表、商洛地委及安康地委、行署,宁陕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电台、陕西日报、安康日报记者及干部群众近千人参加大会,并向烈士墓敬献花圈。会上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和宣传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革命事迹的活动决定》。中共宁陕县委、宁陕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江口将烈士遗骨重新安葬,建立烈士陵园,立碑纪念。 江口位于秦岭南麓,在县城东北85公里处,距西安103公里。四面环山,江河、洵河两条河流汇集于此,潺潺南下。西(安)万(县)公路横穿镇心,是县城到省城的必经之地。江口,古称“东江口”,位于子午道之中,始于秦末汉初。因江河发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之东,出口处在此与洵河汇集,故称“东江口”,简称“江口”。解放前,江口曾设立过分县,是历代镇守西安南大门的军事要地。江口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1935年3月初,红二十五军歼灭敌保安团一百余人,解放了江口,镇压了江口分县县佐和保安团长,军民欢庆五日,有4名青年参军。红二十五军北上后,留下红七十四师坚持陕南游击战争。江口又成为红七十四师活动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建立了江口农民协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经过红七十四师的教育改造,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江口农民抗暴组织“神团”走上革命道路,被改编为“抗捐军”,于1936年正式编为红七十四师补充团。1946年中原部队突围到陕南,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牺牲两个月后,中原人民解放军十五旅四十三团解放了江口,随后鄂豫陕边区五分区又在三烈士牺牲的地方,宣布成立了东江口中心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