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每公斤40-60万美元,比黄金贵几十倍,所以人们又将红豆杉称为“黄金树”或“摇钱树”。
令人惊喜的是,就在秦岭南麓柞水县凤凰镇竟然发现了成片的红豆杉。在东垣沟和枫沟的这条山脉上,生长着大小不等的野生红豆杉4.5万株,特别神奇的是在东垣沟的荞麦坡上还生长着一株近两千年的古树,在西北地区绝无仅有。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偏辟的山区还有这么多的野生红豆杉?是谁发现了它?
要解开这个迷,还得从“头”说起,这个“头”就是黄金中学退休教师柯尊恒。老柯1951年参军,1964年退伍,先后在柞水营盘、西川乡担任武装部长, 1990年调县高级职业中学任副校长。他有中学一级教师、主管中药师两个中级职称。退伍后,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古今药书,研究当地各种中草药,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柞水天然中药资源与开发前景》等中医药论文40余篇,家有中医药藏书近万册。因为老柯酷爱中医药,自然也和红豆杉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职中担任副校长时,他给医士、护士班代中药课。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他把全班学生带到石瓮镇和小岭等地的大山中采药、作标本。没想到,就在东干沟山顶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株像红豆杉。处于好奇,老柯便带回标本认真研究,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书籍,都未找到答案。
为了广泛搜集信息,老柯自费订了中国林业大学主编的《植物》杂志,在这个杂志上他找到了“红豆杉”的简述,后又在《中国植物保护红皮书》中找到了红豆杉的图片和说明,根据这些资料对照分析,当地这种特殊植物很像红豆杉,这一信息的获得更加激发了老柯的热情。
1996年9月又因工作需要,老柯调到黄金中学任副校长,但对红豆杉的研究始终没有放松。到了1998年暑假,老柯利用假期开始普查资源。他认为牛背梁是天然植物宝库,于是,自带干粮来到老林乡,走访当地18位中医和药农,经过12天的艰难跋涉,根本没有发现这种植物。时隔一年,他又第二次来到老林乡,准备在牛背梁附近的黄花岭考察,在当地一位药农的带领下,经过四天的艰苦奋战,一株未见。后经黄花岭来到七坪,在和七坪林场药农程恩思座谈时,了解到凤镇街道对面沟里有这种树。老柯心想,我本身就是凤镇人,从未听说过有这种树,再说了,凤镇街对面有三、四条沟,到底是那一条沟?怎么找?不管怎样说,还是有了好消息。
老柯回到凤镇街,找了十几位药农座谈了解,最后还是东垣村的药农张诙昆说:“我们沟里这种树多得很,但不是药,村民都把它当柴烧,陈永松家门口有一棵老古树,每年结果子,当地人都爱吃,人们就把它叫红果树”。老柯心急如焚,当晚就找到陕西银矿地质工程师李根地和中药师李德印,邀请一同去考察。第二天一大早,张诙昆带老柯三人步行进东垣沟。走到半沟就发现了两棵小树,沿途发现了数十株。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陈永松的居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哪棵树王,树叶浓密茂盛,树技上挂满青色的果实。主茎高达3米,树冠高达7米,胸围2.18米,树冠覆盖半亩地,有22个一级分枝,每个侧枝如同长满无数个指头的巨手要托太阳似的,恰如一把巨伞坚强地撑在那里,它的叶子浓绿欲滴。陈永松说,他们陈家过去是从山西搬到这儿来的,到他们这代已是第八代人了。祖上传说这是一棵千年神树,任何人不得冒犯,谁冒犯谁就倒霉。而且代代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这棵树长粗长高。八代人了,时光过了几百年,它还是那样坚韧不拔,不知见证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村里人都喜爱这棵树王,春天嫩绿的花托上开满白花,夏天青色的果实缀满枝头,秋天果实渐渐变红,如同玛瑙泛着闪闪的红光,葡萄那么大的果子甜甜蜜蜜,大人小孩都爱吃,方圆几十里的人也爱吃。农忙时,上山、下坡伸手摘上一把,细细嚼来,给劳苦的农家生活带来了无限甜蜜。村里人都说,在东垣沟除了这棵古树外,在潘家沟、石家沟、荞麦沟的朝北坡上都长满了小树,草丛中、灌丛中、路边、树下、荒坡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树。老柯和随同人员经过十多天的跋涉,踏遍了方圆十几公里,发现3万多株小树。在相邻的金井河流域瓦房口乡枫沟村还生长着近万株这种树。经地质工程师李根地初步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方,喜欢沙质土壤的朝北坡,腐植土越厚、空气越清新的地方,生长越旺盛。那棵老古树是一棵母树,周围几十公里以内的小树,都是由它传播繁衍的,东垣沟这道梁及其两边是一条古山系,是红豆杉的适生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