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渭华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渭南、华县为中心的陕西东部地区的一次武装起义。她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渭南起义值得缅怀的主要旧址有:起义指挥部旧址——高塘小学现高塘中学 ;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旧址——东阳乡堡子底村三教堂;刘志丹坚持革命活动旧址——东阳乡郭家庄小庙。 一、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高塘小学 现为华县高塘中学。此地原为玄君庙,后为高塘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改建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 改名高塘小学。二十年代初,共产党人陈述善、陈喜惠、马文宪、李维俊等人在此任教期间,曾建立党团组织,传播马列主义,埋下了革命的火种。1927年,中共华县县委成立,1928年5月,为武装暴动创建的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及其司令部即驻于此。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工农革命军军委、司令部有关负责人经常在此聚会,筹划和指挥了此次武装起义。 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成立渭华起义革命旧址文管所。1981年末,省、市、县有关部门先后拨款百余万元,维修了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新建了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1988年5月,纪念渭华起义六十周年之际,成立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原指挥部旧址 。 渭华起义纪念馆坐北面南,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陈列面积770平方米。 进入渭华起义纪念馆大门,馆内条石为阶,青砖铺道,阶旁青竹翠柏,花草相映,路边雪松成行,冬青环绕,习仲勋、高克林题字的石碑矗立其间。沿阶而上,是原玄君庙的山门,山门西侧是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两棵千年古槐,虬枝盘旋,形如伞盖,身裂而木不朽,枝枯而叶不败,它象征着渭华起义精神永垂不朽。穿过山门,步入一四合院内,东为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旧居,西为工农革命军参谋长王泰吉旧居。天井空间,有鹅卵石作底,用砖拼砌的长19.1米,宽2.1米的铺路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铺路标语是共产党员陈述善、李维俊于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11月,组织高塘小学、谷维小学学生召开李大钊烈士追悼大会时,铺砌而成。其余旧址房间,共设4个展室,分别陈列着大量图片、资料和革命文物,系统介绍了渭华起义的武装斗争历程,再现了革命英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再往后走,是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旧址,其东边一间为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旧居,西边一间为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廉益民旧居。中间是渭华起义死难烈士简介室。 渭华起义纪念馆建馆10年来,先后共接待各地干部、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战士及国内外专家学者50万人次。其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汪锋,原中顾委委员王世秦、常黎夫,原全国政协常委钟师统等先后来参观、指导。现已被省、市、县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出渭华起义纪念馆,南跨石拱桥,踏阶而上,便是渭华起义烈士陵园,园中的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高19.28米,下设五级台阶,象征着起义时间为1928年5月。塔的正面镌刻着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塔的背面刻着省委、省政府为纪念渭华起义撰写的碑文。纪念塔共9层,可由地下室沿楼梯盘旋而上,登至塔顶,极目眺望,巍巍秦岭大山,莽莽渭华平原之千里风云尽收眼底。塔前是一组英雄雕塑。徐向前同志所题“为革命牺牲精神永存”的墨玉石刻屹立广场中央。 二、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旧址——堡子底三教堂 堡子底三教堂位于东阳乡堡子底村。渭华起义时期,三教堂为中央陕东特委、华县县委所在地,是渭华起义活动的又一决策中心。 三教堂长54米,宽20米,占地1080平方米。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987年以后,对三教堂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现有门房1座,上面悬挂着王云题写的“中共陕东特委旧址”八个大字。前殿、中殿、后殿在一条轴线上整齐地排列着,华县中共党团组织在高塘地区诞生后,这里就是革命活动的中心据点。 三、刘志丹革命活动旧址——郭家庄小庙 郭家庄小庙位于东阳乡秦岭北麓塔山脚下的郭家庄村北,建于清代。渭华起义时,刘志丹带领部队在此开展游击活动。1933年,刘志丹率红26军南下,创建“渭华蓝洛”革命根据地,遭敌重兵围攻失败后,刘志丹带领部分骨干在这一带坚持斗争。
作者:本站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