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秦腔史诗《易俗社》即将拉开帷幕
8月13日是易俗社一百周年诞辰,届时西安易俗社将举办“庆祝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并推出大型秦腔史诗——《易俗社》。目前演出正在紧张地排练当中,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剧作的部分主创,为大家提前揭秘作品的看点及背后的创作故事。
古老唱腔和现代音乐的邂逅
西安易俗社的百年,是秦腔的百年,更是秦腔走向世界的百年,意义非常重大。此次秦腔史诗《易俗社》主题演出的总导演柯兴平在接受采访时说:“为表现易俗社百年历史,采用史诗的形式最为合适。我们还特别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以秦腔艺术为主,把交响乐、合唱、配乐诗朗诵、戏剧小品,以及过场戏,包括主持人的采访融进故事中间,将秦腔的古老唱腔和现代音乐以及陕西人喜爱的一些元素融合进来,向大家讲述一部百年史诗,从而让我们来认识易俗社、走进易俗社。”
据悉,将有260余人参加本次《易俗社》演出,涉及到多个团体,包括省歌舞剧院、省乐团、省音乐学院、易俗社乐队等。
易俗深情激发灵感
省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姜云芳,作为一位与易俗社有着50多年情缘的老艺术家,担任此次大型史诗音乐作品的作曲。谈到创作的灵感来源时,她说:“这和我对易俗社五十多年的感情是分不开的,自1959年7月31日进入易俗社工作,由一个农村孩子成长到现在能独当一面,这都是易俗社所给予我的。对易俗社的感情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易俗社》它不是纯粹的综艺秦腔,而是由很多音乐元素组成的,在坚持秦腔的基调上吸收了其他各种元素来丰富根基,以完成这个恢弘的,既有百年辉煌感又有历史沧桑感的秦腔史诗音乐作品。”
民乐与西洋乐齐鸣
这次在乐器选择上也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省秦腔艺术协会副主席张森龄,担任此次晚会的配器和指挥,将民乐、西洋乐和秦腔戏曲的打击乐三者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板胡、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独奏,又有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融合。“配器的重点就是突出旋律,既要配合舞台场景、舞蹈,又不能太庞杂,关键就是将新的元素和传统的元素完美地嫁接。”张森龄在谈到配器方面时说道。易俗社百年庆典系列活动大幕即将拉开,易俗社将如何展示隽永的魅力,秦腔又该上演何等的精彩,令人期待。文/ 汪春林 杨卫翠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