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正月十五闹花灯,西安城墙灯展、大唐芙蓉园灯展为市民提供了赏灯的好去处。可你知道吗,这些灯展上的花灯都是出自四川自贡做灯艺人之手。眼看着外省做灯企业年年占领西安本地市场,西安曲江“灯笼村”的本土做灯艺人却只能干着急。昨日,西安“灯笼村”老艺人们一边做灯,一边反思着面临的尴尬境况。
“灯笼村”已不复往日辉煌
相传已有上千年灯笼制作历史的西安曲江三兆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灯笼村”,全村95%的人家都会做灯笼,当时西安销售的各种灯笼绝大多数出自此处。
而连续多年来,西安市民看到的灯展,却出自四川自贡做灯艺人之手。昨日,记者带着“墙外开花墙内香”的疑问来到曲江三兆村,全村1000多户村民,目前做灯的艺人不到30%,且都是家庭作坊式靠做灯营生。
在该村十组陈大妈家,老人正在将一只只灯笼折叠起来装进纸箱子里。“这都是春节期间给山西客户加工的宫灯,人家正月十四要用,今天必须把货发出去。家里人手少,1300个灯笼差点加工不出来。”老人说,“做多了怕卖不出去,做得少了又怕不够卖,还要担心能不能赚钱,人累心更累,有了订单才敢做灯笼。”
前两年还专门制作传统灯笼,现在已经将传统灯笼作为“捎带”的村民呼延根盛告诉记者,传统花灯多以竹片做灯架,不能折叠,体积大又很占空间,卖不出去就只能放在家里,不敢多做。另外一个原因是制作花灯费时费力,扣除成本,辛苦大半年却赚不了多少钱,很多村里人现在都不愿意制作手工纸灯,但他每年都还少量在做,就是为了不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砸在自己的手上。现在,这种民间手工艺,仅靠一批中老年人去坚守传承,民间手扎灯笼工艺正逐渐被遗忘,曾经的“灯笼村”也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了。
本地灯为何占领不了西安市场
来到68岁的做灯艺人呼延振元家,他正在和女儿、老伴以及徒弟们在院子制作一盏巨型“猴灯”,他的女儿呼延小梅说,按照客户的要求,这盏“猴灯”除了内设灯光外,表面还加装有LED灯,属于典型的现代灯笼。
呼延振元说:“从我太爷开始,家里就做灯笼,我做了50多年灯笼,跟老一辈学的做灯手艺眼看着就要被淘汰了。整个村子里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做传统灯笼?仅剩下的30多家做灯人,包括我在内,家家都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使古老的传统工艺灯笼贴上了现代标签,无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意味着这门传统手艺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既可惜又遗憾。”
春节期间,呼延振元带着一家老小到城墙、大唐芙蓉园观看了四川自贡艺人制作的花灯,觉得人家的设计理念和焊接技术很值得学习,但从传统做灯技术和美学角度来看,还比不上他们村。“可是,连续多年,为什么自贡艺人都承揽了西安本地大型灯展,我们本地艺人却无法施展手脚呢?是我们没有这个制作能力吗?不是。”呼延振元皱着眉头说。
“灯笼村”如何摆脱尴尬境地
“其实,我们村七八户做灯人家联起手来,完全可以承接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这样的大型灯展,制作技术并不比他们差,令人无奈的是,我们都是散户,缺乏统一协调能力,谁敢把这样一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工程交给你一个‘草台班子’弄?四川做灯企业能够多年占领西安市场,就是人家以公司化的模式在运作,业务洽谈、灯展设计、灯架焊接、组装,分工非常明确,管理非常规范。而咱们直到现在依然还是‘小打小闹’式的,没有形成产业,无法承接灯会这类的‘大活’,最终面临的就是三兆村的花灯逐渐走向没落。”呼延振元说。
对此呼延根盛也在思考着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困境摆脱当前的尴尬境地。他说,三兆村本身就在以文化为主体的曲江新区管辖范围内,假如村民无法或者没有能力组建一支管理规范的现代化专业做灯队伍,那么,曲江新区是否能够考虑成立这样一个公司,搭建起一个平台,把现有的做灯艺人们吸收进来,从人才培养、专业制作、业务拓展等各个方面来发展,既保护了传统手艺,丰富了文化项目,也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像每年西安的灯展,完全就可以自己来搞,还可以向外省进军。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