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其实有道理
2015-7-13 11:08:00 来源:心灵咖啡网
进入论坛
有这样一则伊朗故事:一位阿訇(宗教教师)到一个地方讲《古兰经》,可只有一位养马人在。阿訇问养马人:“除了你以外没有别人了,我还讲不讲呢?”养马人答:“如果我到马厩去,看到所有的马都跑了,只剩下一匹待在那儿,我还是得给它喂食。”阿訇听后便开始讲经,一下子讲了两个多小时,当他想听听这唯一的听众赞扬他讲得多精彩时,养马人说:“如果马厩只剩下一匹马,我不会把打算给所有马的饲料都喂给这一匹马。”
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一个创意很好的广告,刚看到的时候,会赏心悦目,但如果短时间内重复看到,就会产生厌恶感。孩子很顽皮,经常打闹,你会时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可他却“充耳不闻”。领导作报告发言时,如果就一个问题三番五次地重复,你会失去听下去的兴趣。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通常表现为给予的信息量超过了他人的承受能力。
俗话说:“事不过三”。与人沟通或是劝说时,哪怕是父母、夫妻之间,也最好不要超过三次。因为说三次对方都不改,再说只会招致反感。
因此,与他人沟通时,要把握好说话的前三次机会。第一次,为了达到“慎于始”的效果,应以庄重的态度把事与理说清楚、讲透彻;第二次,可以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进行提醒;第三次则尽量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说,不要给他人造成压力。同时,向他人传递信息时,需衡量对方的知识、阅历水平,不要盲目“硬灌”。因为超过了对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如同对牛谈琴,毫无价值。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