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如果旅游规划工作能够提前一个周期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运行有更加深刻和科学的预判,旅游供给能够提前做出反应,旅游规划无疑会更加有针对性
□ 窦群 田大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发展面临新环境,要求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需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从而充分发挥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引领旅游业有条不紊地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些规律性认识逐渐清晰和深化,这是今后做好各类旅游规划工作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基础。同时,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旅游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也逐渐理出脉络。历史的经验和当前的形势告诫我们,旅游业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产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供给和需求之间始终是一对基本的矛盾,旅游工作的一切都可以归结到深刻研究供需矛盾、及时解决供需矛盾并努力达到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科学编制和实施旅游规划同样不能偏离这一对基本矛盾。
首先,旅游规划必须更加认真、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努力增强对市场需求的预判能力,这是做好旅游供给规划的前提。
回顾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不论是对发展初期的入境旅游市场出现的供给短缺,还是对假日制度调整带来的国内旅游“井喷”,以及当前面临的出境旅游强劲势头,每个阶段对市场需求的研判似乎总是“慢半拍”,由于缺乏对需求的预判,必然造成供给工作的被动,产业运行呈现的状态多是供给在市场的倒逼之下被动地适应市场。经过一个周期,当这种供需矛盾基本解决,新的市场需求又发生了变化,于是,供给被迫再次跟进,形成供给总是被动适应需求的状态。尽管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运行的一个基本循环,但试想,如果旅游规划工作能够提前一个周期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运行有更加深刻和科学的预判,旅游供给能够提前做出反应,旅游规划无疑会更加有针对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入境旅游需求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带薪休假制度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实施,国民旅游需求仍然有很大上升空间。我国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速,“90后、00后”等新一代旅游者的迅速成长,旅游客源结构、旅游消费观念的差异化、多元化和复杂化都正在呈现革命性的变化。旅游规划工作者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再也不能停留在以前一成不变的老框框下,必须对这些新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地审视和科学地分析和预判,这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旅游规划工作者的基本功。
其次,旅游供给规划必须是基于对旅游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按照满足需求并适度超前的理性思路编制和实施规划。
当前,我国旅游供给存在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尴尬局面,供需之间的矛盾在特定空间和时段比较突出。从总量看,一般性旅游产品局部过剩的情况已经出现,高品质旅游产品短缺,“国内需求、境外释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内旅游产品结构性短缺的市场反应。从空间看,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周边的旅游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中西部旅游发展仍然具有很大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从时间看,旅游旺季供给短缺普遍存在,淡季则相反。
针对以上现象,旅游供给规划必须审时度势,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旅游供给规划做出统筹安排。旅游供给规划特别要处理好供需之间的针对性安排,并努力做到适度超前、避免过度超前,从而减少和避免投资浪费,促进旅游供需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产业运行的活力。
当前,旅游规划工作尤其要避免在市场不明的情况下,按照有什么菜、做什么饭的简单想法,在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下,盲目上项目、上大项目,这样做不但可能会造成投资损失,还可能因为急功近利,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从而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每一个有良知的旅游规划工作者需要以职业的素养,保持对这种规划发展思路的警惕和抵制。
再次,旅游供需既然是一对矛盾,就必然处在变化当中。作为调整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工具,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正在纳入法定程序,其调整和修订也都具备各自比较完备的法定程序。为此,为了使各类规划不再是流于形式的“墙上挂挂、图上画画”的文本,而是更好地发挥科学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作用,需要做好规划实施运行的评估等技术性工作,根据需要及时对规划内容及其实施做出适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规划工作始终能够发挥引领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基本智囊作用,而旅游规划工作自身也必然可以在为旅游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的实践中,得到日益完善并走向成熟,逐步构筑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为引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丰富旅游学科体系和人才建设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