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其主旨思想与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旅游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在渭南市委、市政府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以“一核三圈八区”为基础,完成“四大平台”、“十大工程”建设,最终形成创新、复合型渭南生态文明旅游产业体系。《意见》的出台不仅为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功能与作用奠定了基调,也为渭南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意见》打造渭南旅游产业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旅游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同时,习总书记还强调,“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综合性是由旅游业的内在规律决定的。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条件改善,旅游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旅游业与众多产业和行业加快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形态。
从渭南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渭南市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这种态势和趋向。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18.9%,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54.89%。通过旅游业为龙头对服务业的有力拉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1.43%。同时也要看到,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13年的15:55.1:29.9优化为2014年的14.2:54.4:31.4,第二产业依然占大头。渭南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突出。
对此,渭南市委、市政府在近期发布的《意见》中,根据本市旅游资源整合,提出了“一核三圈八区”的创新型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并依托“山、水、城、陵”的优势,综合全域景区化要求,建立多层级旅游目的地。此外,《意见》中提出的“四大平台”、“十大项目”建设,也为解决目前渭南市旅游现存的管理、经营理念问题指明了方向。
5月7日,在渭南市召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渭南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规划制定、形象推广、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同时,渭南市各县(市、区)也设立一定的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支持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市县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将为渭南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生态文明旅游成为渭南旅游产业新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来陕考察时指出,秦岭、华山是中华地理的自然标识。纵观历史,渭南共产生过6个皇帝、80多个宰相、300多位将军,其历史人文古迹密度之大、等级之高,全国无人可及。然而拥有以陵、墓、祠、庙、碑、塔、遗址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以渭华起义纪念馆、习仲勋纪念馆、八路军东渡纪念碑等红色旅游资源体系的渭南,每年都要迎接来自国内外的、不计其数的游客,在旅游发展大潮中收获喜悦的同时,却也面临环境和景区承载量上的压力。
怎样保障渭南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怎样最大程度地发展渭南市旅游产业?这成为渭南市委、市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最新出台的《意见》中,渭南市委、市政府专门就保护与发展作出了平衡。《意见》针对渭南市各景区各自为营的现状作出了积极的调整,以全局统筹,合理部署的可持续性发展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同时,《意见》着重强调了渭南旅游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提出的转型升级并没有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而是转为服务质量与设施等软实力的提升。这在防止资源过度开发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意见》所指出的,“促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上转变”既体现了渭南市委、市政府在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思路上的转变,也是其对待生态文明旅游产业发展的强硬态度。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加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重文化传承和产业创新,建设既能满足当前旅游需求,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精品的生态文明旅游体系建设,必将带领渭南市旅游产业迈入新纪元。
解读一“一核三圈八区”创新格局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面对着渭南的壮美河山,就连号称“诗仙”的李白,也只能发出如此的感叹。渭南自古便因其厚重的人文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受到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喜爱。
近日,为了更好地展现渭南的人文风貌,打造渭南旅游品牌,渭南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市旅游资源,在最新出台的《意见》中,提出了“一核三圈八区”的创新型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新的格局重新确立了华山的核心带动作用,同时增强秦岭生态、黄河湿地、渭北人文三大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工作,并加快渭南宜居宜游生态区、大华山休闲度假区、韩城古城文化区、富平红色及陶艺文化区、蒲城唐陵文化区、澄城陶瓷文化区、白水仓颉杜康文化区、卤阳湖航空湿地体验区”等八大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培育管理。
在此基础上,依托“山、水、城、陵”的优势,综合全域景区化要求,建立多层级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渭南市还将围绕“八大旅游产业聚集区”进行合理布局,预计每年将策划包装15个景区建设、10个乡村旅游、5个新业态,并编制全市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人才评价标准,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之后,还将组建市级旅游专家组,柔性引进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大导游讲解、景区规划、市场营销和旅游新业态等紧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一核三圈八区”高标准、统一化旅游体系的确立,也预示着渭南市旅游产业发展迈入新纪元。
解读二“十大提升工程”完美转型
解读三“四大平台建设”塑造品牌
陕西日报2015年5月8日 第11版(点击浏览)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0508/html/page_10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