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渭南的风景,人们首先会想到华山。而今年这个“五一”小长假,富平的和仙坊和大荔的同洲湖也成为热议的焦点,它们的游客接待量创下新高。为此我前两天实地去看了一下,很有感触:渭南的文化旅游不能华山“一家独大”,更要“百花争艳”。渭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要抓住时机、整合资源,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渭南新的增长极。
着力推进渭南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渭南名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生态好了,旅游的人多了,经济自然也就上来了。特别是对于一些边远山村和贫困地区,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富集,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既能开辟大量的就业创业岗位,又能增加群众收入,是名副其实的惠民产业、富民工程。
据有关统计,旅游业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这一点,从渭南去年的统计数据可见一斑:去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50亿元,提供的税收收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一季度其GDP占比达到41.1%,贡献率达31.1%。此时,渭南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动力是什么?着力点在哪里?我认为,动力就是创新驱动,文化旅游就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渭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历史、人文等各类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西岳华山、黄河龙门、洽川湿地、司马迁祠、仓颉庙等,据去年文物旅游普查,另有国保单位35处,省保单位102处。曾出过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宋代名相寇准等82位宰相,爱国将领杨虎城、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华阴老腔、华县皮影戏、澄城尧头陶艺等9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有着各类得天独厚资源的渭南,更要保护好并利用好这些资源,着力推进渭南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渭南名片。
充分认识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加快渭南旅游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渭南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各景区、各区域底子一直很薄,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必须依靠大项目来支撑。目前,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软肋和不足,比如层次比较低,大部分仍处于低水平的门票经济阶段;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管理粗放,环境卫生脏乱差;氛围不浓,宣传营销理念创新不足等等。
通过前期调研和论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搭建四大平台,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构建“一核三圈八区”的新格局,接下来就是要落实,要扎扎实实去落实。
同时,市委市政府一大批项目正在精心实施中。总投资约3亿元的华山清心温泉项目,占地面积约200亩,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渭南老街美食城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二期工程即将竣工;蒲城县、合阳县、韩城市新建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项目已投入使用;总投资10亿元的潼关古城景区建设全面开工……所有这些,都为渭南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富平的和仙坊和大荔的同洲湖,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类似可开发的地方还有很多,如白水的仓颉庙和林皋湖、蒲城的杨虎城故里、潼关的古城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渭南将敏锐捕捉乡村旅游新热点,依托现代农业园、古村落,大力发展观光游、采摘游、乡村游、民俗游等,不断推出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真正使渭南成为知名的乡村旅游大市,进而让百姓富裕,社会和谐。
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完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目前,各地也在上马各类旅游项目,纷纷花巨资建设农家乐、度假村和民俗村。这倒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深思。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也要创新理念、以深化改革的思维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否则就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我认为,旅游的大忌就是没有特色。渭南的特色就是山水人文,所以一定要把华山龙头立起来,把黄河旅游做起来,把人文旅游结合起来,做出渭南的特色,叫响渭南的招牌,这样渭南在陕西旅游,乃至全国旅游中就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旅游并非是个孤立的产业,发展旅游要打破条框束缚,树立全域旅游理念,让游客一踏进渭南就开始旅游。如果有脏乱差,那对渭南形象也要大打折扣,把渭南1300多平方公里作为景区来打造,我们每一个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每一个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我们的水利交通三河治理,这些项目都要按照景区规划建设,让人进入渭南,就感受到处处是景区,开心快乐游的氛围。同时,推动旅游与文化,与一二三产业,与“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对客源地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目的地营销,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关天经济区、黄河金三角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做好重点市场营销,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以游客满意为最高标准,每个景区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买什么,都要让游客感到不虚此行。特别是厕所的问题、停车的问题等都要进行整改。同时要开发新的旅游交通设施,沿黄河要规划建设旅游码头。
加快渭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提升渭南在“一带一路”影响力的形象品牌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我的家乡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个起点,我们要抢抓机遇,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完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展示渭南的厚重文化、壮丽山水、淳朴民风、发展活力和新时期渭南人民的精神风貌,大力提升渭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影响力,发展渭南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