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每年亿元投入创新转型发展
渭南全力打造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升级版
为加快打造新常态下渭南旅游升级版,助推渭南旅游发展,今年5月7日,陕西渭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渭南市旅游产业大会,并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以“一核三圈八区”为基础,完成“四大平台”、“十大工程”建设,最终形成创新、复合型渭南生态文明旅游产业体系的旅游发展战略,为渭南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功能与作用奠定了基调,也为渭南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依托资源渭南旅游实现高速发展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东临河南三门峡,西依西安,北接陕北黄土高原,拥有雄奇险峻的西岳华山、历史悠久的韩城古城、柔和唯美的黄河湿地,还有深藏于黄土之下的汉唐帝王陵墓群,山、水、城、陵等旅游资源的富集使渭南拥有无可比拟的旅游发展优势。
以华山为代表的渭南旅游发展起步于上个世纪,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渭南旅游开始飞速发展,旅游产品由原来的单一性景点开始走向多元化,由旅游带动的各项产业也逐步兴盛起来,旅游业带来的财政收入在渭南市财政收入的比例中逐年攀升。2014年,渭南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02万人次,增长10.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08亿元,增长18.9%。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由2011年的6%上升到2014年的17%,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13年的15:55、1:29.9优化为2014年的14.2:54、4:31.4,第二产业依然占大头。渭南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突出。
为此,渭南市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接待游客总量达到63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接待入境游客36万人次,年均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00亿元以上,过夜游客人均停留时间2.5天以上,把渭南建设成为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济强市的旅游发展目标。
随着目标的提出,渭南市旅游发展将迎来更加快捷的发展步伐,然而由于旅游产业具有综合型、服务性型等多种特点,渭南旅游发展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根据2015年第一季度陕西全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公布显示,渭南旅游排名全省第四位,较之前提升了一位。单项排名中,渭南旅游在旅游咨询、信息发布排名全省第一,智慧旅游排名全省第二。但在游览标识、景区公厕、安全管理、讲解服务等方面,渭南的排名在全省相对靠后。另外,旅游市场的投资和整合管理不足,道路交通设施不便利等问题也成为影响渭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程勉贵说:“旅游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征的消费行为,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旅游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旅游消费者的民众更加强调旅游的品质,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对于休闲、度假类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确定‘促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是渭南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专家建言渭南旅游发展新思路
5月7日,渭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渭南市隆重举行,国内著名旅游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渭南旅游建言献策。
中央党校教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室主任张焕业认为,渭南有着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文化根基,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原点,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现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促成了相关60多个国家战略对接,协调了欧亚经济圈,给渭南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渭南应积极创建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型制度,跟周边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相衔接,跟国内国际文化旅游互动互联,构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国际文化旅游友好城市。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陕师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马耀峰认为,渭南在旅游发展中首先要破除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华山门口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旅游产业弱小少差,旅游空间结构不合理,特色板块不突出,秦岭与黄河的开发还很弱,旅游管理体制滞后于市场发展。渭南具有天赐的世界少有的地理区位。在考虑渭南发展的时候,可能要从父亲和母亲,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要从“上善若水”这个角度去考虑渭南旅游的整体发展。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做大做强大龙头华山景区的建设,其次要做好山水渭南大工程,实施黄河南道渭河南道、黄河湿地渭河湿地建设、温泉开发、黄河渭河洛河戏水大工程,在“上善若水”上大做文章。要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比如无人机旅游产业,航空旅游新业态,互联网+旅游新业态,乡村生态庭院旅游新业态。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首席设计师田园认为,渭南是农业大市,旅游战略一定要从农业出发,融合第三产业生活休闲服务业,推动第四产业互联网+融合实体经济,加快第五产业文化创意挖掘,进而形成第六产业,生态循环产业,六个产业内容是对国家生态战略的具体落实与呼应。渭南生态特区的建设,必将对我国生态低碳材料、技术、商业、环境、空间、制度管理、金融模式形成全面的升级,整合与战略转型,必将对一带一路项目输出和环保战略输出形成强大的支撑。
策划人、旅游项目实战专家韩云峰认为,渭南旅游发展应坚持嵌入式开发,和谐共生的开发思路,在土地方面应通过把业态和整个乡村的生活结合起来,以租赁等方式平衡开发商和农民利益的关系,实现和谐共融。在历史保护方面,应该通过讲故事的办法嵌入式的去保护自然和人文的历史遗存,彰显历史文化遗存的魅力。
调整结构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
针对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目标,渭南市下一步将怎么做?5月7日下午,旨在解决旅游发展问题,勾画渭南旅游发展蓝图的渭南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渭南市隆重举行。
会上,渭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深化旅游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景区环境提升、实现文旅融合、改善旅游交通、增强景区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意见。
在提升旅游发展动能方面,深化旅游改革,鼓励各县(市、区)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县(市、区)A级景区、星级饭店评定、旅行社分社备案登记等更大主动权,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建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管理权归管委会负责、经营权由企业承担的运作模式,实现“三权”分离。优化产业机构,创新规划了“一核三圈八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华山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建设秦岭生态、黄河湿地、渭北人文三大旅游经济圈,加快培育大华山等八大旅游聚集区,按照全域景区化要求,建立多层次旅游目的地。
在改善服务方面,大力推进旅游“十大”工程建设,通过景区提升、文化融入、旅游交通提升、服务品质提升、餐饮住宿提升、旅游购物提升、新业态开发提升、平安旅游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旅游品牌提升等工程提升渭南旅游在景区、交通、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的服务水平。
同时,渭南市还将加快“四大”旅游平台建设,构建统一的营销平台,通过建立景区联合推广营销机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客源地,集中开展品牌形象宣传活动,形成聚合放大效应;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全面配合,实现旅游与交通、公安、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加强导游和游客互动;创建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完善政策,吸引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挂牌上市,鼓励推行混合经营模式,搭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提高资本化运作能;搭建人才智力平台,编制全市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人才评价标准,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意见》的出台不仅为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功能与作用奠定了基调,也为渭南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部门联动为旅游产业升级共奋进
《意见》的出台实施为渭南市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保证该项目的落实,渭南市专门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由市组织部、宣传部、考核办、发改委等多个部门主要领导。市考核办负责制定旅游县域差异化考核办法,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体系进行绩效考核,列入季度点评。市委、市政府监督室加强监督检查,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各县(市、区)也将成立相应机构,统筹一切资源,激发全民大办旅游积极性。
另外,渭南市级财政每年还将安排1亿元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规划制定、形象推广、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陕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渭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新荣等领导分别就渭南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杨忠武对渭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五点意见:一是要加强产品体系和旅游品牌建设,加快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八方游客畅游渭南;三是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旅游安全工作,不断提升渭南旅游的美誉度;四是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五是注重旅游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徐新荣分别从创新发展理念、创新要素配套、创新旅游业态、创新营销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各个旅游部门一定要坚持创新意识,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保障、互动保障、机制保障和环境保障,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文明有序安全便利的旅游环境。要求各部门要明确责任,不等不靠,按照时间节点跟踪,确保每年办成几件大事,推动渭南文化旅游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渭南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绘就了渭南市旅游发展的蓝图,推动了渭南旅游多点开发向集约型转变,加强了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了文化传承和产业创新,既满足渭南当前旅游需求,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精品的生态文明旅游体系建设,必将带领渭南市旅游产业迈入新纪元。
(施金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