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影像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典故 | 住宿
| 购物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西安自驾游护照>>正文
2015西安自驾游护照青海景区:东旭桃花源
2015-4-15 12:37:00 来源:三秦游整理 进入论坛
咨询及订购电话:18966730327
点击这里在我们的淘宝店购买,99包邮!
点这里查看优惠达1000多家景区的优惠信息!而且不断增加中!
|
||||||||||||||||
公元421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记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了一个自得其乐,和平恬静,人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文章流传至今,有多少人按文索骥,寻找这世外桃源,却终不可得。而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中国最美的花海门源县东部的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秘藏着一处世外桃源--东旭高原桃花源。 东旭高原桃花源位于青海省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骆驼脖子社,总人口33户133人,距门源县府浩门镇80公里、省会西宁130公里,平均海拔2380米,年均气温2.3℃,年降水量525毫米,无霜期100-150天。因周边山势如骆驼伏卧,故此地称“骆驼曲流”,为门源古八景之一,也是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点。而东旭高原桃花源恰似挂在驼颈上的金铃铛,这个金铃铛就是世居民族--华热藏族繁衍生息的洞天福地。 华热藏族--吐蕃管辖的华热军旅的后裔,意指英雄的军旅,后演变为部落名称。在松赞干布时代及唐代由青海阿尼玛沁雪山脚下东征而来,留居在门源等地。藏族史料中有这样的描述:“西面的峰如明月,秀丽壮观;南面的峰如群龙飞舞,蜒蜒起伏;北面的峰如天宫白玉,璀璨夺目;东面的峰如水晶玻璃与蓝天赛碧;中间的峰如帝释天镇立在世间”。华热藏族长期身处群山幽闭的林区,历经宋、元、明、清,与当地羌、吐古浑、鲜卑、蒙古、汉人的交往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 从唐代英勇善战的军旅化剑为犁的千年历史中,华热藏族在这块秀美如庄子寓言,隽永如唐人绝句,幽静如陶翁笔下桃花源的梦境里,华热藏家人追求好生活而勤奋耕耘,传唱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歌谣。 这里不但有金戈铁马的记忆,更多的是葱茏茂盛的诗情,葆有了誉为“三绝”的“华热藏族服饰”、“华热民歌”、“华热婚礼十三说”三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华热歌舞被人们称之为“凝固的格萨尔史诗”,“珍贵的原生态文化遗产”。 相传珠固大峡谷中,有格萨尔王爱妃珠牡居住的地方。珠牡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王妃,她在三道峡被格萨尔王圈禁的岁月里,闻天籁鸟鸣,观云飘鹰翔,创作了美丽的华热歌舞,将歌曲教给了这里的人们,慢慢地,这里便形成了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的民风。 青年男女在草原相会,离不开歌舞,年长者酒宴相会也离不开歌曲。 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不会唱歌的人犹如一头牦牛,不会跳舞的人好似一根木头”。 所以连静心向佛的僧人也创出了誉满藏区、娱神又娱人的珠固喇嘛藏戏。 华热藏族,他们不论放牧于高山,还是耕耘于谷地,或狩猎于林海,都会对山而歌,面河而舞。 歌声响彻于奔驰的马背上,舞步轻踏于青青的草地上,歌舞在迎亲的路上,歌舞在不同的场合里,演绎着不同的歌。 当客人到来时,主人便端起斟满酒的木碗或龙碗,高唱迎 宾曲: 清晨的太阳照在石崖上, 红石崖如屹立的神像, 那是佛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 中午的太阳照在河水中, 洁净的水如圣神的供品, 那是供品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 下午的太阳照在草滩上, 草原上像开满鲜艳的藏金莲, 那是花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 …… 还有行云流水般的情歌--拉伊; 热情奔放的相恋歌--交热。 柔情连棉的相恋歌--惹伊; 情不自禁的逗情歌--则伊; 无地自容的讽喻歌--开豪; 难舍难分的别离歌--朵尔伊; 无微不至的问询歌--苏瓦; 让你心灵颤动的倾诉歌--东巴。 还有酒曲,更有叙事长歌《拉央与银措》、《孔雀》等。 他们的歌唱就像呐喊一样自然、朴素、开阔、痛快; 他们的歌唱像呼唤一样响亮、多情,急切地期待着回音;他们的歌唱又像是一种挑战,一种放肆的发泄。 歌声飞,舞步扬。 置身于华热大地,看着这莽莽林海美景,听着这悠扬的歌曲,人会醉在草地上久不起身。 华热藏族的穿着,保留着游牧时代袒露一臂,长宽大的特点,追求精美、华贵的古风。高级藏袍是用白羊羔皮、锦缎挂面制成。 藏袍非常讲究边饰。衣边和袖口,用橙、黄、绿、蓝、靛五色氆氇镶成一寸宽的花边,这种依次递增的竖立色块,宛如天上彩虹降落人间,给人以一种跳跃的感觉,构成了明快而和谐的美的效果。 藏袍腰带用丝绸裁制,通常是天蓝或浅绿色的,年轻妇女有时也用粉红色的。束腰后的彩带两端,长长地垂于身后,在臀部飘曳。 腰带是悬挂各种饰物的一个重要部位。除了精致的火镰盒、铜制装针筒外,是一把四到七寸长的藏刀。藏刀的柄常用兽骨、牛角、黄铜或白银制成,刀鞘用优质木料制成,再以铁皮箍紧,或用牛皮裹面。有的还在铜或银质的刀柄上镂刻龙、凤、虎、狮、花卉等各种图案,并点缀着珊瑚、翡翠、松耳石等珍宝,使刀更加玲珑剔透,精巧美观。 男人们如果出门远行,往往还要在前身的腰带上斜插一把两尺长的镶宝鲨鞘长刀,以显示他们的古朴威武。这种刀被看成是男性美的象征。 垂在妇女腰间一侧的,是一只用黄铜或白银制的饰物,它的形状宛如一只铁锚,上雕有象征吉祥的海螺、蝴蝶、琵琶、莲花等各式精美图案,还镶嵌上珊瑚、翡翠、松耳石之类的珍宝。随着妇女婀娜步态,在她们的腰际闪闪发光。 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把满头乌发从额顶分开,紧贴头皮编成几十条乃至上百条小辫。然后将小辫拢入两条辫套垂于胸前。辫套上缀满了银元、象牙制品、贝壳和玉石、银碗。妇女们把这片很有份量的“辩套”背在身后,微微地弓着身子走路,“辩套”铿锵作声,似一首乐曲在空寂的山间回荡。 你若想推测某个牧民家庭是否富有,靠观察帐房内部的摆设可能无法如愿,但在主妇的乌发上,却为你做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 华热藏族视白色为吉祥。白牦牛、白山羊是这里的独有特产,白房子、白服装是古老的特色。直至现在他们在祭祀山神时仍穿着古老的服装。白色的尖顶毡帽,白色的毛织褐服,白色的翅尖牛皮靴,连他们的神山抓卡也认为是戴着白色冠冕的神。 具有独特风格的藏族服饰艺术,就像精美古典的词章,闪射着迷人的光芒。 从吐蕃时期的军旅转战到当地,解甲为民,耕牧繁衍。一千多年来,在他们身上保留有许多军旅的遗痕,如红缨尖顶白毡帽,便捷的白色褐服,自制的牛皮筒靴,都是典型的古代藏军装束,加之他们喜枪、好马的尚武特征,无不烙印着军旅遗风。作为化兵为民的华热藏族,不但在生产生活的细节存留着先辈军旅生涯的影子,而且把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碉楼建筑艺术带到了当地。 石碉楼是典型的古代藏式军事防御兼居住建筑,具有烽火传讯、易守难攻、不怕火焚的特点。 华热藏族崇信万物有灵。在骆驼脖子峰脊上耸立着两座祭祀山神的祭祀台,藏语称拉则,蒙古语称敖包。左为财神,右为寿神。 华热藏族认为,财神是浩门大河如滚滚财源浩浩注入中由无数金元宝堆聚而成的财富之山,为人们提供着不竭的财缘;寿神,高山顶上一颗千年翠柏,吸纳着日月的光华,天地的灵气,给人们赋予着生命奇迹的寿缘。 安宁富裕、健康长寿的华热藏族,十分崇敬这两座拉则,更有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人,来到这里,虔诚的祈祷中圆满自己心中的夙愿。 祭祀时桑烟袅绕、风马飘舞、诵经声透亮,虔诚的人们献哈达、插箭杆,整个仪式严肃而隆重。 金驼卧福地,山灵、水灵、神灵;翠柏迎艳阳寿长、福长、运长。殊胜之地,心无尘则灵。 福缘寿缘的存续,首先是心灵的纯洁。吉祥之地,自有祥光照临。 东旭高原桃花源内有牧家乐,可一次接待百余名客人,以牛羊肉系列、糌粑、奶茶、尕面片和就地取材的野蘑菇、柳花菜、羊肚菌等山野菜为主,极具民族特色,是美食者的口福之地。 华热藏族,传承军旅豪情的部落,崇尚礼仪的部落,能歌善舞的部落。 迎送贵宾、节日聚会、婚嫁喜庆,他们都会倾村相聚在一起,执哈达为礼,三碗青稞酒敬客。 点亮松枝火把,燃起柏香篝火,手拉手跳起锅庄圈子舞,舒袖唱起敬酒歌。 宾主同欢,老少皆乐,在欢唱中把心陶醉,在劲舞中把情点燃。 灼灼火光映青山,重重身影融水中,此情此景只在高原桃花源,此风此俗绵长如浩门河水。 来吧,朋友,到东旭高原桃花源唱出你的吉祥,舞出你的欢乐,留下你的眷恋,带走藏家人的情谊。 |
编辑:秦人
关键词:2015青海景区
发表/查看评论 共
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