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文化高地正崛起

2015-3-6 14:19:00  来源: 华商报   进入论坛

NI)@80LDQ`~K{OZ~Z4WK[O6

这是西府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底蕴深厚的一片文化沃土。
   她历经远古蛮荒时期,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新石器文明的深深印记,夏代为华夏九州之一,称为雍州。
   她穿越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功立业时间长达294年,史称“成周兴王之地,嬴秦创霸之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肃宗李亨以此为临时都城,击败叛军,平息了安史之乱;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此修湖、凿田、著文章……
   她有一个温馨祥和的名字——凤翔。
   对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是根,是魂,是核心竞争力。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1996年凤翔就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同时,也是陕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西凤酒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面对荣誉,凤翔人没有沉醉在辉煌的历史中固步自封,而是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奋力打造新的文化高地。
   如今,在雍城大地,无论城区还是乡村,阵阵文化新风拂面而来,处处是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气象,城乡居民共享发展带来的累累硕果。
  文化投入不断增加
   “呦,这么早就来了,看什么书?有没有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一大早,凤翔县陈村镇西槐村村民欧让让就来到了村里的农家书屋,一进门,就看到书屋里已经坐满了“读书人”。
   在凤翔,像西槐村这样的农村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广播“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县233个行政村6个社区已经实现全覆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需要充足的财力投入做保障。多年来,凤翔县把文化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中心工作。把公共文化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优先落实公共文化各项经费。同时,还建立了文化投入逐年增长机制,使公共文化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年均增幅,2012至2014年,分别落实了每年6.8万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经费,每年各20万元的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各文化站每年5万元的免费开放经费,每村1万元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等,年均投资442.8万元。2011年至2013年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1.08%、1.25%、1.27%。
   同时,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在县城人口密集的区域,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对各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大规模新建、改建,使全县文化基础面貌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城墙遗址公园等文化主题公园(广场)6处,建成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体育广场1处,新建、改建镇综合文化站15个,对县文化馆、图书馆完成了3次提升改造,翻修农村戏曲舞台6个,新建村级文体广场165个。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以前就是从网上下载视频跟着学,动作很不到位,也不准确。”彪角镇三龙村村民张菊芳高兴地说,“现在文化馆给我们请来了舞蹈老师,免费教广场舞,大家们都很高兴。”
   文化发展既要“更大众”,又要“更精品”,才能助推发展、体现繁荣。凤翔县把开展公益文体活动作为提升群众文化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动员群众,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与认可。
   近年来,成功举办广场舞大赛、辉煌“十一五”彩车游演、群众文艺汇演、全县锣鼓大赛、“百鸟朝凤音乐会”等大型群众文体活动40多次(场)。南环路社区“舞动雍城”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荣获2014年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称号。
   县图书馆年接待读者突破10万人次,书刊流通近6.8万册(次),县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活动参加群众12万人次,年开展各类公益培训20多次,综合文化站组织公益性文化活动,参加群众15万人次。
   对秦凤路社区的居民来说,要看电影不一定要花高昂的费用去电影院看,凤鸣广场上,每周末晚上都会有一部免费的公益“大片”上映。
   这是凤翔县开展的文化援助活动之一,该县每年都组织开展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活动,实现了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仅2014年凤翔县就为群众免费放映公益电影3528场次,文化惠民演出秦腔20场次,送戏下乡演出120场次。
   同时,还在全县组织开展了秦雍文化讲堂、雍城大讲坛、道德大讲堂等多项大讲堂活动。特别是秦雍文化讲堂从2012年至今举办了14期,邀请肖云儒、方光华、孙皓晖、胡义成、何志虎、高强等一批省内知名学者教授莅临凤翔主讲秦雍文化,为城乡群众奉献了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大讲堂已成为“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享用”的文化殿堂。
  历史文化绽放新彩
   凤翔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泥塑马、泥塑羊、泥塑猪曾先后三次登上生肖邮票,一个村的民间工艺品连续三次印上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生肖邮票,这在我国邮政史上“独领风骚”。
   目前,凤翔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省级保护项目4个,市级10个,县级33个。有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5人、市级10人、县级33人。
   在第三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活动暨首届“国风秦韵”——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上, 全省350多件(套)艺术品参加评奖,凤翔县木版年画艺人邰江平的作品《持剑秦琼,持鞭敬德》、布艺刺绣艺人王金平的作品《西府千花帐》获得“山花奖”,全省仅有10件作品获此殊荣。
   如今,凤翔泥塑传习所每年都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每期培训时间为一周,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主要包括非遗的概念、原则,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民间工艺品的自我保护等理论知识,实践部分主要学习泥塑和马勺脸谱的工艺流程。
   非遗项目传承人胡新明介绍,凤翔泥塑传习所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高校学员和泥塑爱好者有数千人。
   2014年,凤翔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该县定位为古都型,围绕创建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先秦文化展示工程、古城墙修护工程、文物古迹保护工程、雕塑建设工程、东湖园林扩建工程、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和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八大重点工程,确保在2016年5月底前,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验收评估标准》,县城建成区内文保单位等级达到“国家级保护单位”、“省级保护单位”、“市县级保护单位”三个层次,数量至少达到45处,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到95%以上;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市级数量至少达到15项,争取申报1项世界级;省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达到两处,历史文化街区完好率达到95%以上。
   文化之县,正扬帆起航,凤翔将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科学规划全县文化发展的前景和蓝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