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今天我们节目要介绍的主人公,叫张喜平,今年50岁,先天性疾病导致双目失明。不过,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但却做了一件让很多正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儿,那就是闭着眼睛卖鸡蛋,而且一卖就是20年。
每天清晨五点,张喜平准时起床,简单收拾过后,在母亲的协助下,他把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两筐鸡蛋用三轮车运到村口,然后搭乘从长安区斗门镇开往西安南门的405路公交车,把鸡蛋拉到城里去卖。斗门镇距离张喜平的村子还有五六里路,好在405路有几位司机和他同村,每天就从村口把老张捎上,免去了他换乘的麻烦。
张喜平:乡党有的把车开回去,早上过来顺便一捎。
记者:你就在这儿直接一搭?
张喜平:噢。
记者:是一个村的?
张喜平:噢,都是一个村。
说话间,第一班405路公交车开了过来。母子俩娴熟地配合着,把三轮车尾对准公交车门,然后张喜平一个人把鸡蛋搬上车,一筐100多斤,这对于年过半百的他来说,还是挺费劲的。
张喜平:自从我爸去世了以后,担子一下重了,咱就觉得,屋里就咱一个是主(要)劳(力),我妈也不让出去,但是我在屋里闲不下,看人家都做啥呢,咱自己闲不下。
总算把鸡蛋搬上车,放好了位置,张喜平舒了口气,就在鸡蛋旁边站好。由于眼睛看不见,405路车一直对老张免票,这让他觉得不好意思,于是,每次他都站着,有座位也不坐,从上车一直站到下车。一小时十分钟后,车子到了南门终点站,老张把200多斤鸡蛋搬下车。然后从公交调度站旁边拉来一辆简易平板车,这是几年前一个亲戚给他做的,每天晚上卖完鸡蛋后锁在这里,第二天来了再取,晚上调度站的工作人员帮他看着车子。
鸡蛋装上了平板车,老张就脚下生风,一溜烟地往回民街奔去,那里是他卖鸡蛋的目的地。如果从背后看,你可能根本看不出老张是个盲人,因为对这段路实在是太熟悉了,记者紧追慢赶,才勉强跟得上他的节奏。
张喜平:凭那个直觉,有时也胡碰呢,有时候老远那好心人,商铺的或者走着的人都给说,你给右边左边走,说前面有啥东西,咱就操心着呢。
从南门过竹笆市,再穿过西大街,就来到了回民坊上。老张在这儿卖了20多年鸡蛋,轻车熟路,还没走几步,就有几家饭馆的人来买鸡蛋。
商户:基本上一天一桶,一天就拿90块钱的,天天都拿。
记者:他就给你拿个这桶叫装?
张喜平:噢。
记者:也不管几斤?
张喜平:不管,你报多少是多少,但是咱知道一桶是多少(斤)鸡蛋,咱给人家都有数,人都讲个诚信,人家相信你,你不可能(骗人)。
老张告诉记者,他这两筐鸡蛋,其中一筐基本上是固定给饭馆送的,很多饭馆都是老顾客,20多年来,这些商户们没少帮衬他。
商户:盲人么,对不对,又不张手跟你讨饭,自己勤劳劳动的,咋能不照顾这样的人?
商户:我们老爷子明文规定,谁的鸡蛋都不能要,必须要老汉的。老汉说多钱就多钱,从来也不跟老汉讨价还价,没说过那话。
在许多商户看来,老张眼盲心不盲,做生意很厚道,不仅鸡蛋新鲜,品质好,而且每次给人称鸡蛋,秤都给得高高的。
商户:不管他价钱浮动高低,咱都没有问过,只说多少钱,秤绝对放心。虽然是个盲人,在秤上你放一百个心,你拿到不管哪里,不缺斤少两。多少年了,你来光说多钱,你去复秤,绝对称够。那人不亏人,虽然眼睛有点看不见,不亏人,确实不亏人。
老张用的秤是老式的杆秤,为了能准确摸出斤两,每个整数刻度那里都贴了一圈胶布。两三个小时后,上午十点,给饭馆准备的那框鸡蛋基本上就卖完了,而另一筐鸡蛋则靠老张独自拿着导盲杆,在回民坊上走街串巷吆喝着来零卖。从北院门到小学习巷,从光明巷到化觉巷,不管巷子宽窄,老张都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什么地方该转弯,什么地方要绕路。20多年的时间,老张的心里有了个活地图,而坊上的居民们也大都熟悉老张,许多人都是他的老客户了。
回坊居民:这在坊上跑20多年了。
记者:是不是?
回坊居民:噢,分量还够,这小伙还好。
商户:摸那个秤杆杆子,一斤二斤摸得准得很,钱弄不错。
张喜平:你这15块钱的,二斤半。
回坊居民:一个五块,一个十块。
张喜平:对。
虽然老张和街坊们的关系处得不错,到哪儿都有说有笑的,但他心里却时刻绷着一根弦,要尽快把当天的鸡蛋卖完然后回家,因为家里还有79岁高龄的老母亲在等着。
张喜平:回去早了我妈也就放心了,因为父母毕竟年龄大,虽然说我在外头,我心在屋里。搁人家这七八十岁的人,人家都该到享受晚年的时候了。
张喜平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小,大哥二哥很早就自立门户,因为他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所以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张喜平的同学张根龙:按照现在这个说法就叫白内障,生下来就是那,现在都明白,当时人不知道咋回事,但是那会儿确实那个经济条件(不行),当时那个年代,确实没有能力去做,也就没有办法,把这娃就变成盲人了。
虽然眼睛看不见,张喜平却一直在尝试做些事情贴补家用。1984年,一位邻居带他到西安市卖了一次鸡蛋,从此张喜平就打定了卖鸡蛋的注意,这一卖就是20多年。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就只剩他和老母亲,还有一个抱养的女儿相依为命。如今,女儿虽然参加了工作,但一个月两千块钱的收入只能顾上自己,张喜平和老母亲的生活来源还得靠卖鸡蛋,虽然辛苦,但一个月好歹能收入两三千块钱。
张喜平母亲:成天我喊叫说咱娃(孙女)上班了,你就跑慢点,不听。
商户:老张!
张喜平:你好!
商户:回呀?
张喜平:回。
商户:老汉活得多潇洒。
张喜平:唉。
忙碌了一天,总算把两筐鸡蛋卖完了。此时的回民街上人潮涌动,对于急着回家的老张来说,路并不好走,但鸡蛋卖完了,他心里绷着的弦已经放松了。虽然明天还要重复同样的辛劳,但在老张看来,只要老母亲和女儿都健健康康,只要回民坊上的住户们还支持他、需要他,这卖鸡蛋的路他就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
张喜平:我以后去世了以后,我想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作为国家临床使用。这是我的最大心愿。但是我给屋里任何人没有说过,这是我的想法,回报社会上关心我的这些好心人,回报。我再没有啥回报社会的,只能拿我这一点,我要感谢社会上这些(好人),以及穆斯林多少年对我事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