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网络热词“走红期”平均仅47天 有语义者寿命较长

2015-3-4 17:54:00  来源:法制晚报          2015年03月04日16:18    字号: T  进入论坛
    从“886”、“PLMM”、“灌水”到最近横扫朋友圈的“duang”,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热词也是“来去匆匆”。以最近爆火的“duang”为例,在刷屏三四天后,其搜索热度已经下降五成。,网络热词“走红期”平均仅47天 有语义者寿命较长

网络最热词 “走红期”平均仅为47天 有语义者“寿命”较长 社会事件成第二大来源

从“886”、“PLMM”、“灌水”到最近横扫朋友圈的“duang”,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热词也是“来去匆匆”。以最近爆火的“duang”为例,在刷屏三四天后,其搜索热度已经下降五成。

《法制晚报》记者选取“duang”以及其他20个近年来热度最高的网络热词,对比、分析它们的百度指数。结果显示,这些热词从爆发流行到明显消退,平均只用了47天,而它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足半年。

专家上午分析称,很多网络热词就像一个游戏,网民用它们创作各种搞笑句式,并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帮助下快速传播。

然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网络热词的产生原因和其代表的语言魅力,也决定着热词的“寿命”。像“duang”这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的热词只会在短期内流行,不会长期存在。

【关键词:热度】

火了三四天 就开始“退烧”

“duang”是春节期间被网友从成龙广告中翻出来的一个音,其百度指数峰值超出“元芳,你怎么看”一倍有余。然而在“疯狂”了三四天后,“duang”的生命力已开始消退,3月2日其百度指数不足最高时的一半。

分析: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中心主任杨尔弘上午表示,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字,就用拼音把“duang”拼出来,它并没有实质意义。

“duang”之所以爆红,是因为它占据春节假期末尾的“天时”,拥有原版广告和诸多衍生视频的“地利”,还享受着成龙的“人和”,想不火都难。

“duang”只是因为百搭的搞笑句式而在短时间内备受追捧,等这股新鲜劲儿一过,就会进入高速下坠的轨道。随着网民主力军重新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无暇继续“添砖加瓦”,其必将“退烧”。

【关键词:语义】 有明确语义 能“活”288天

在网络热词中,有一类没有明显实义,另一类则填补了语义空白。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存活”时间较久的热词,普遍是因为它们填补了某些现代汉语的语义空白,这类热词的平均“寿命”为288天。

比如2012年起至今不衰的“伤不起”一词,已流行了814天之久。

分析:杨尔弘主任表示,流行语本身有一定的寿命。至于寿命的长短,则与词汇产生的原因、词汇本身代表的语言魅力等有很大关系。

无明显语义的热词“寿命”较短,正说明其并非生活用语的必需品。相比之下,填补语义空白的词则是特定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比如“人艰不拆”作为网络热词中的佼佼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评论形式;而“你懂的”后面的意味,也不是单纯的省略号所能比拟的。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张政法表示,网络热词属于“非正常的表达”,大家追求的是新奇,不见得这个词汇多重要,“比如现在流行的‘duang’,字典上没有这个字,语法上无法搭配,最多只能加一个程度副词,功能性很差,因此不可能长期流传下去。”

近年来,网络热词的语源和传播方式在发生变化。 尽管“网络自发流行”仍是热词目前最主要的来源,但“社会事件”已成为紧随其后的第二大来源,占比近三成。此外,视频和图片等,也成为热词传播的重要推手。

分析:在早年的热词当中,有超九成属于由某一特定知名网站开始的范围传播,是小圈子用语扩大化的“自发流行”。近一年以来,热词经常和“奇葩”的社会事件相关,张教授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事件的关注度更高,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和讨论。

张教授表示,网络词汇有易产和易逝双重特性,目前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至于充当推手的图片和视频,它们作为娱乐素材的能力远高于普通文字,“比如单单依靠文字描述,人们很难理解‘duang’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发音,但看完视频很容易就能明白。”

数据说明:数据来自百度指数,该指数以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它能够告诉用户某个关键词在百度的搜索规模,以及一段时间内的涨跌态势等。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走红期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