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原标题:蒙古族史上无明确图腾 “以狼为师”是臆想
根据姜戎小说《狼图腾》改编的同名电影,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票房累计破5亿元。该片取得不俗的票房佳绩,还成了人们有口皆碑的现象级电影,本该是件好事;可是最近有几位作家、学者站出来,批评这部影片及其原著小说。这些批评者一致指出,作品中所说的“狼图腾”,其实纯属子虚乌有。
蒙古族史上没有明确图腾
小说《狼图腾》于2004年问世后,曾掀起一阵“狼文化”的热潮。电影取材自部分小说内容,片名沿用了《狼图腾》。北京作协的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发表微博称,“狼从来不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所有文史中从未记载过狼为图腾。”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也是蒙古族人,一直从事蒙古历史文化研究,他也表示,把狼当作蒙古人的图腾,缺少历史依据。
郭雪波长期从事生态文学创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写过狼的题材,后来还写过长篇小说《大漠狼孩》,并曾把该作品转赠给姜戎。之后,姜戎才抛出了这本《狼图腾》。“《狼图腾》里有关狼的形象、核心人物和情节,都来自我的小说。我没跟他计较这些,我计较的是他把狼当作蒙古人的图腾。”
姜戎引用的依据主要是“苍狼白鹿”的传说,即《蒙古秘史》开篇一段描述:“孛日帖·赤那与妻豁埃亦·玛阑勒,渡滕吉思而来”。孛日帖·赤那的意思为紫色狼,豁埃亦·玛阑勒的意思为花色牝鹿即母鹿。郭雪波认为,这其实是一对夫妻人名,正如赵子龙不是龙,潘金莲不是花一样。可姜戎把这直接当做真的“苍狼”与“母鹿”,称蒙古人祖先就是狼和鹿。
色音则指出,“图腾”是西方舶来的概念,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但《狼图腾》显然缺少这类证据,蒙古人对狼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更谈不上视狼为图腾。色音表示,整个蒙古族历史上没有明确的图腾,早期信仰萨满教,15世纪之后普及藏传佛教,两者都没有崇拜狼的仪式。
“以狼为师”完全是臆想
小说《狼图腾》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也遭到了作家和学者的质疑。
郭雪波指出,成吉思汗的战旗是九足神鹰,从无狼旗之说。蒙古族作者喇西道尔吉也撰文写道,电影《狼图腾》开始约十分钟,一句台词生涩地冲进他的耳朵。片中阿爸毕力格引领陈阵窥视狼群时的那句讲解大概是这样说的:“成吉思汗能够成功西征,就是学会了狼的战术。”对此他担保,他的长辈们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在郭雪波看来,姜戎只是一个汉族知青,当年在草原待过三年而已,并不那么了解蒙古历史文化。“草原上的猎人靠消灭狼来提高战术,怎么会以狼为师?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是向万物生灵学习,不可能靠学狼来征服世界。”他认为姜戎完全是在臆想。色音也表示,“以狼为师”没有具体历史证据,最多可能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受到狼群的启发,围攻作战时会有所模仿,但绝不是以狼为师。
郭雪波从小就见过狼,他说草原牧民对狼恨之入骨,到现在还是如此。“牧民见狼就杀,狼吃羊甚至还吃孩子,谁还敢把狼当作亲人。”他觉得小说和电影都在极力美化狼。同为当年插队知青的作家老鬼也称,牧民对狼没好感,因为狼不但吃羊,还进行屠戮。狼进羊群可不是咬死一只,它总要在羊群里玩儿扑杀羊过瘾,非一口气咬死咬伤数十只羊不停止。狼的这一点习性跟狮子不同,狮子吃饱了就不会再去扑杀猎物。
片面夸大狼的生态作用
与小说原著相比,电影《狼图腾》更加突出环保主题。影片中提到,由于狼被大量消灭,导致黄鼠、兔子疯狂繁衍,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但郭雪波却不同意这一点,他认为狼吃老鼠,还吃动物死尸,有一定的生态平衡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不能把狼抬到神圣的位置。如狐狸、鹰也吃老鼠、动物死尸,也起到类似作用。
他提出草原大面积沙化的原因有多种,历史原因是北洋军阀时期大量开垦草原,新中国成立后也大面积在草原上农耕开垦,造成草原生态恶化。最近几十年来,大量开矿抽油致使地下水下降,地表干旱不长草,以及地球升温,北方草原日趋干旱无雨等都是造成沙化的原因。而小说和电影无限扩大了狼的生态平衡作用。
电影里还表现了一群马被狼围困在冰湖中间,最后活活冻死的情节。在郭雪波看来,这完全不符合生活常识,因为草原上的狼群害怕马群,最怕马的蹄子踢踩。片中有关蒙古人去世后野葬的习俗,其实过去也只有部分游牧地区才有,现在更是见不到这种习俗。
除了环保主题,影片还表达了狼追求自由的精神。“作为一种动物,狼本性残忍、血腥、冷酷、自私,狼群之间相互攻击,狼王绝对统治,没有任何自由思想而言。”郭雪波说,狼群之间死掐血斗,根本不是《狼图腾》所宣扬的那般有团队精神。他觉得小说鼓吹的“狼性文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电影所说的追求自由也只是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