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重访“一号点”,寻找我们的“家风”

2015-3-2 7:29: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大年初二,我和家人重访成都偏远山村的“一号点”,这个在父辈们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

“多少年了,这儿还是老样子啊!”你看,当年我和你姑父一起到这儿,他在院里搞研究、我在院里医院当大夫。”故地重回,姑姑非常兴奋,却很怀旧地对我们说:“镇上的农民家里啊,还经常半夜送来难产的人,我也是楼下喊一嗓子就到了。那时候人们挣钱少、想得也少,干事倒是可带劲了!”

年近八旬的姑父和姑姑,都是山西“穷地方里出来的大学生”。姑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姑父还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有别于我们对“光宗耀祖”的一般理解,姑父的一生是近乎无名的,甚至是被家人们长期“误解”的。我们只知道的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姑父带着姑姑进入了四川山区,住进了一个远离城镇、冷冷清清的山村里。

一个刚从家乡小山村走出来的清华大学生,又举家走入另一个更贫穷的小山村,那种或落差或清冷的滋味,只有他们才知道。然而,这是一份他们并不以为“有苦涩、有不公”的光荣事业,一腔建设祖国的无比热忱,承载了那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

三十多年中,连亲人都不知道他们在“一号点”的工作,具体在干些什么,只知道“很忙、很忙、还是很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才知道这里是中国核动力研究的一个重要研发地。

今天,我的姐夫、哥哥、嫂子,又纷纷投入到了这项无名的事业中。姑父说:“人这一辈子,是给自己记一本账。不为计较什么功名,你要把公家的事,认真当自家的事干,干一件就记下一件,干好了记下自己好,干不好记下自己不好,你再没有干不好工作的道理了。”

这一刻,我读到了一位祖国建设者应有的“素净之心”。听完姑父这一席简简单单的话语,我的躁动的心又重回了平静与安宁。他唤起了我对故去爷爷奶奶的记忆,我那“只有一条裤子穿、却不占国家一尺布”的爷爷,我那“献了青春献子孙,动员子女投身国防”的奶奶,姑父又将爷爷奶奶的信仰一脉传给了我们。

相较之下,我们这代年轻人是汗颜的。我的奶奶一共生育了十个孩子,养大成人的有八个,他们都是不同时代中默默无闻的劳动者,都一样传承着朴素的精神与信仰。我还依稀记得长辈们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大爸刚出生不久,为了掩护乡亲们顺利转移,奶奶生生捂死了他的嘴,等到日本人走了,孩子已口吐白沫了。

“宁可捂死了你大爸,也决不能连累乡亲们。”即使这样,奶奶一生也“从未要过组织一点特殊的待遇”。“劳动者最光荣”、“不搞特殊化”,“力气是什么,使完又回来了”,“不经商、不与人夺利,与人为善”,这都是爷爷奶奶以及父辈们,时常讲给我们听的“家训”。多年以来,我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些家庭的教养,我也有着急功近利者的迷茫、无措与纠结。

下午时分,离开“一号点”时,一对当年姑姑接生的双胞胎和家人,也闻讯赶来送送我们,姑姑那无比自豪的微笑,足够我去回味了。何必在乎“功劳簿”上“写有你的,还是我的一笔呢?”我们有幸参与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也尽心做好“无名的基石”吧,给我们的时代、给我们的后辈们,续写出一部无关功名、无私奋斗的家训,这便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代代相传的“家风”了。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