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黑龙江人大代表:文化建设做得实

2015-3-2 13:5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本报讯 (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北国之春,乍暖还寒。3月1日,在黑龙江省人大接待中心会议室里,准备赴京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几位黑龙江省代表与记者聊起了黑龙江的文化事儿。他们虽然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农村和学校,但他们对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做得实、做得多、做得快、做得好。

全国人大代表、大庆石化公司职工李庆河介绍了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情况。他说,近年来,大庆石化公司自筹资金,建起了10多个大型文化广场,在所属的基层单位都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就连每个车间都配备有文化书屋,购买了大批文化设备。可以说,只要想活动,走不到10分钟就有文化场所;只要想活动,各种设备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大庆石化公司还利用广场多、设备全的优势,组建了夕阳红舞蹈团、老年艺术团、石化合唱团等30多个业余艺术团体,打造了秧歌舞、合唱艺术节、青年歌手大赛等15个群众文化品牌,通过比赛、会演,有些艺术团体不仅在大庆演出,还受邀到省内外演出。李庆河说,以前很多职工是下班打麻将、喝酒、侃大山,通过近几年的文化建设,打麻将的少了,看书的、唱歌的、跳舞的多了,文化建设让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提起文化建设,全国人大代表、黑河市黑河小学校长费聿玲和同江市街津口小学教师刘蕾道出了她们的感受。费聿玲说,黑河地处北国边陲,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文化建设却红红火火,每所学校都组建了表演团体,他们除了在市内演出,还到黑河对面的俄罗斯去交流演出,影响力越来越大。而黑河市承办的中俄文化大集,已经成为中俄文化贸易的一块金字招牌,连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黑河也因连续举办5届中俄文化大集而名声大震,并产生了连锁效应,文化企业多了、活了。刘蕾说:“我是赫哲族,国家每年都给我们家乡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建设赫哲族语言传习所、赫哲族文化艺术团,出版、印刷赫哲族说唱集等,这在过去是没有的。现在,赫哲族语言正在逐渐恢复,赫哲族说唱已经在首都北京多次演出。”

提起文化变化,哈尔滨市呼兰区裕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忠感触颇深。他说,现在的农民真是有幸福感,省里实施了中心村文化广场建设,并配备了文化设备,每个村的老百姓都有了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建设,让最基层的农民有了书看。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省、市、县、区各级开展包括歌舞、小品、合唱、书法、绘画、美术等在内的多项文艺技能培训,只要你想学,就有专人为你培训指导,并且都是免费的。在他们村,通过培训、选拔,培养了20多位农民文化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看到老百姓整天乐呵呵的,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李培忠说。

兴奋之余,代表们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李庆河建议,政府应鼓励企业创办的文艺团体走出去,或商演或交流演出或驻场演出,在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宣传本地企业。费聿玲和刘蕾建议,加大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投入力度,让地域文化特色更加富有魅力,同时希望将更多非遗企业做强做大,让文化产业早日成为地方财政支柱。李培忠建议,各级政府应给农民艺术团体创造更多的展示平台,举办大赛、汇演、农民艺术节,让农民艺术团体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不仅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准,还让他们更有自豪感。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赫哲族 文化建设 演出 团体 群众文化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