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说起红色延安,很多人早已如数家珍。在一拨一拨来延安的人中,有很多人都是怀着青春家国梦想到延安的。延安给他们终身的影响,他们也在这方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之后也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追寻他们的足迹。
爱国青年去延安
第一拨大批来延安的年轻人是在上世纪抗日战争后开始的,来自天南海北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他们中的很多人,作为“三八”式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多条战线上的领导骨干。
当时,为了培养壮大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等十几所院校,面向全国招生。为了让更多的爱国青年能顺利到达延安,中共中央于1938年4月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设立各校联合招生委员会,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对没有路费的青年学生给予补助,对女青年给予乘车的便利,为延安输送了大批进步青年。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北上奔赴延安。这些来自各地的热血青年,在延安学习、生产、生活,在思想和能力上迅速成熟起来。他们给延安注入活泼的血液,给这方土地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当时,以青年学生为骨干的群众文艺运动蓬勃发展,秧歌队遍布城乡,诗歌、快板、新陕北说书、民间演唱、自乐班、剪窗花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大批年轻的艺术人才纷纷成长起来。
他们到南泥湾、到部队、到农村,在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延安平剧院创作排演反映新生活的评剧《上天堂》和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创作上演的秦腔现代剧《血泪仇》、《穷人恨》,鲁艺编排、王大化和李波合演的《兄妹开荒》,贺敬之等编写的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李季的长诗《王贵和李香香》等,成为了延安战时文化的代表作品。
据统计,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各类学校共培养了4万多名政治、军事干部,以及上千名文化与技术干部。他们充实和加强了各解放区的党、政、军、群各项工作,他们从延安起步,成为星星之火,洒向全国各地。他们怀揣着崇高的爱国理想,投入了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迎来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知识青年下延安
今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了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47年前,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这里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才离开这里,整整7年时间。
延安市旅游局局长马彦平对记者说,当时与习近平一起在延安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有2.8万人,他们响应毛主席1968年12月发出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延安黄土地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这是第二拨成批来延安的外地青年,都是青年学生。
与建设兵团知青大规模聚集在一起不同,延安知青是直接、分散下到村里,每村几个、十几个人或几十人,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几乎每个知青刚开始都不习惯延安的生活、生产,但快很由于生存的需要,每个人都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延安农民。这些从北京来的学生在艰苦生活中懂得了人生的衣食之难、体会到了稼穑之苦。正是有了在延安下乡生活“这碗酒垫底”,很多知青在今后的岁月里都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在那个困苦的年代,延安的经济和文化都非常落后,北京知青的到来,为延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文化建设上,知青更是领文明之首、开风气之先。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全新的生活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乡俗民风,给生活在这方闭塞土地上的群众进行了一次现代文明的启蒙。如延安市志丹县第一支少年足球队,便由北京知青张小建带出来的。这位原北京少年足球队的前卫,第一次把足球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黄土地上。如今志丹县的少年足球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被中国足协授予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现代青年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自从贺敬之的抒情短诗《回延安》入选学校语文课本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从这篇文章上第一次了解延安。而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兴起,使得延安成为越来越多的现代青年愿意看一看、走一走的地方。
与前两拨成批到延安的青年不同,如今到延安来的外地青年待的时间都不长,少则一天,多则二、三天,走马灯似地把历史文物和革命旧址一看,吃一些陕北特色小吃,听几段陕北民歌,留几张旅游照片。他们未给延安留下任何深的印记,也很难有多少收获。
什么是真正的红色延安?难道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就是红色延安吗?这些都只是红色延安的外在表现,其真正的实质,却是蕴藏在其中的一股子家国梦想。无论是爱国青年,还是知识青年,他们之所以从延安走出去后能取得不小的成绩,缘于他们在这方黄土地上熏陶和滋养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
延安的宝塔山、延安水,以及山崖上错落有致的土窑洞,承载的是革命豪情,展示的是英雄情怀,放飞的是青春梦想。现代青年要真正回延安,需倾听历史的回声,需慢慢了解深植于先辈灵魂深处的红色革命情结。唯有这样,到延安才不需此行,才能对自身的成长聚集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延安已逐渐认识到以往红色旅游的不足,已试着把红色教育培训融入到红色旅游中,学员们通过在延安的学习、生活,能更了解红色延安。事实上,也只有把红色延安的精神注入到红色旅游中,红色延安青春行才真正有了意义,延安也将会因此成为青年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圣地。(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