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故事流传在民间,是1985年经户县老一辈民俗作家马宏智老先生整理后,才以文字形式为世人所见!但时至今日三十载,这些民间故事也鲜为人知,马老也在前几年过世。小户经多方寻找,才将这些民间故事搜集出来奉献给大家,望大家更多地关注这片美丽富饶的热土----户县!
来看这个故事:
大概是殷朝坐天下的时候,现在户县这块地方属于崇国的管辖范围。那时,这里遍地丛林草蔓,到处飞禽走兽,村舍稀稀,人烟寥寥。弯弯曲曲的涝河,千载悠悠,从南山流向渭河,在涝河中游的东岸和西岸,分别有两个小集镇,在河东的叫涝东,在河西的叫涝西,两镇相聚仅有五里地。镇上人口不多,也都是小商小店,就是逢集日,也没有多少人。
周文王姬昌,打败了崇国,把国都由岐山迁移到沣水西岸,在今秦渡镇建立了沣京。
文王为了“兴周室,拒戎狄,镇邪恶”,想在京城西部筑一城池。于是就亲自视察了涝河,特别是视察了靠涝河的那两个小镇。他先到涝东一看,就被这里的青山绿水,肥田沃土吸引住了,连连赞道:“好地方!好地方!难得!难得!”后来到涝西一看,这里又是山屏水绕,地域辽阔,更胜于涝东。究竟选择哪里好呢?文王一时举棋不定,很是犯难。
文王回到京城沣宫召集大臣们来商量这件事。大臣们一致认为:筑城必须“以土为重”,择其优质着而定之。文王采纳了大家的意见,立即派官差到两个集镇采土、比土。相比之下,涝西土厚、土肥,负荷力强,质地优良。官差回禀文王。文王当即批示说:“优者择之,劣者弃之,论土筑城,即日动工”。官差得令以后,立即做准备去了。消息传出以后,涝西人民无不喜上眉梢。
谁料七天以后,涝东有一个“能行”的风水先生向文王奏上了一本,他说:“近闻朝廷选址筑城,据小民观天象,察地理推断:涝东,有府地,没爷地;涝西有福地,没绝地。请圣上明察。”
奏折送至朝廷,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向文王解释说:府地,即城池,爷地,即祖先穴地。可是府地难找,爷地好寻;福地,即龙脉宝地,绝地,即犯人的刑场,虽福地很值得利用,但刑场也不能没有。迷信的文王听了以后,觉得奏者谏之有理,言之有据,随即改变了主意,决定按风水先生的话办。“君子口里没戏言”。圣上既定,大臣们也没人敢进谏。于是,涝东成了法定的城池,不久就破土动工了。完工后,文王命名为“鄠”(户)。它就是现在的户县城!
涝西虽没作城池来建,但毕竟是“龙脉宝地”,文王就迁其父季历之陵于此,后称“周王季陵”。涝西人民为了不忘这“比土筑城”的事件,改村名为“比土”。后因“渼水汇陂”而演变为“陂(bi)头”。这就是现在渼陂湖所在地陂头村名的由来。(故事整理/马宏智)(文章来源:家在户县)
责任编辑:司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