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清东陵景区空地上堆着用于修缮的木材。赵亮摄
日前,清东陵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修缮工程。“此次修复和保护工程将最大限度地恢复当时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王兆华告诉记者。
现状“触目惊心” 修缮“最少干预”
在清东陵工作18年的王兆华,主管文物保护和修缮。一想到陵寝里的那些场景,他就“非常痛心”。这些年来,一到雨季,清东陵一些陵寝地宫里会积水20多厘米,必须靠水泵排水。一些妃园寝的棺椁已经慢慢变形乃至塌陷。裕陵地宫顶上渗出的碳酸钙也慢慢腐蚀了石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做了很多修缮计划。记者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摞摞的资料。他拿出其中一本像字典一样厚的资料说:“从2010年修缮方案提出以来,这样的计划已经做了不知道多少本。”
清东陵是清朝5个皇帝、15个皇后、136个妃嫔的陵寝。1928年、1946年遭到两次大规模偷盗,大批文物流失,陵寝受损。
新中国成立后,清东陵曾多次进行小规模修缮,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次大规模修缮工程将分为7个大类49个小项,其中包括对陵区部分主体建筑的修缮、消防安防防雷建设以及文物本体修缮等。其中,乾隆皇帝的裕陵、裕陵妃园寝、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是修缮工程重点。
王兆华介绍,2010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中国明清皇家建筑修缮规划”用以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清东陵被编入其中。这次将投入7.1亿元对园区进行修缮。
清东陵修缮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砖瓦引进到丝织品、棺椁修复,从安装防雷设施到完备消防设施,从设计修缮方案到专家层层审核,都经过反复缜密的酝酿论证。目前,清东陵文物管理部门已经与北京、天津、湖北等全国顶尖的文物修复和勘察设计部门建立了紧密联系,确保修缮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原貌。
原工艺原方法还原历史原貌
修缮工程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在清东陵景区景陵大碑楼周围已经搭起高高的脚手架,空地上也堆满了用于修缮的各种木材。施工方北京房山区石窝园林古建公司负责人张瑞华介绍,1952年7月因雷击起火,大碑楼被焚毁,碑亭顶部无存,木构件全部焚毁。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参考了很多历史资料,设计图纸最大限度还原景陵大碑的历史原貌。目前,土建部分已经做完,现在是做木材构架,整个工程预计明年完工。
雍正初年建大碑楼的时候,正是清朝国力鼎盛之时,用料精良,当年所用木料如今已经难觅踪迹。王兆华介绍,大碑楼的主体是用木构建筑的,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复它的木质结构。“光大碑楼的四根柱子用的木料最小的也要求直径达90厘米,柱长12米以上,这种尺寸的树木在国内很少,还得要求硬度达标,就更难找了,大碑楼修缮所用木材均由非洲进口,以达到碑楼修缮的硬度和尺寸要求。每一块用于修缮的木料都有清楚的定位标识,确保安装严丝合缝。”
王兆华介绍,此次清东陵修缮将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仅要实现外表上的仿古,而且要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方法。所有参与修缮工程的单位都是甲级资质。此外,陵寝修复所需材料,也有一个严格的甄选过程。这些材料必须在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工程中使用过,材料的加工必须采取原始的方式。
新技术减少文物受损
清东陵的每项修缮项目开始之前,都会做大量的勘察工作,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王兆华介绍,受“东陵大盗案”和保存环境等的影响,乾隆皇后和皇贵妃的棺椁糟朽情况严重,目前正在委托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做修复方案。专家过来采样的时候,不忍心从棺椁上提取样本,就在棺椁周围找掉下来的木屑和漆皮带回去分析。评审全部通过后,将正式启动抢救性保护工作。届时,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将使用脱水加固技术对棺椁本体进行修复。
“对乾隆和慈禧的棺椁修复可能会使用低氧含氮技术,这项技术就是控制文物保存空间的氮氧比例,因为细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有氧气,我们通过这个技术,让文物保存空间处在类似于真空的环境里,避免腐化。”王兆华说。
本次修缮的文物中有一件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慈禧入殓时所盖陀罗尼经被。王兆华介绍,陀罗尼经被实际上是一块锦缎,不是一床被子,这件文物是用金丝和锦缎织在一起的,慈禧用的这件上面镶嵌了820颗珍珠。盗墓的只认识金银财宝,把上面的珍珠都拽了下来,把锦缎扔了,但他们没想到这块锦缎才是最值钱的,它的材质、工艺都是一流的,也因为它的唯一性——是慈禧入殓用的,所以,也是镇馆之宝。陀罗尼经被今年6月将送去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修缮时间在一年半左右。
王兆华介绍,目前许多修缮项目仍在审批或者制订方案阶段,2015年内启动的工程也将在3月天气转暖之后陆续开工,整个清东陵修缮工程预计最早到2017年底,最晚到2018年初将全部完成。届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清东陵将以修旧如初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