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户县农民画公益广告画的是生活 反映的是精神

2015-2-8 9:20:00  来源: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2013年至今,以“画天画地画自己”为特色的245幅户县农民画,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作为公益广告在全国推广。全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广场、机场、饭店、建筑工地的围挡、LED电子显示屏上,以描绘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户县农民画,带着浓墨重彩的地方特色,以公益广告的形式,书写着新生活,成为传播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载体。户县农民画,一个多年来默默成长的地方小画种,户县农民画作者,一群缺乏知名度的“泥腿子”,他们的作品没有“天价”,他们的创作无需“炫技”,淳朴而自然的农耕生活,在不经意间,滋养了国人的情怀。

扎根生活,农民画满载正能量

月色笼罩着静谧的村庄,一群鸭子嬉闹着打破了湖面的平静,湖水在月光下摇曳生姿。白天人来人往的乡间小径在月色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幽静。一个年轻人赶着羊儿走过,老人双手负于身后跟随着,一手牵着欢快的四下张望的小黑狗,一手牵着白绒绒毛团一般的小羊羔。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人们悠闲而又满足地朝着炊烟袅袅的家中走去。农村面貌的改变,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生活和谐、静美的农家景象映入眼帘——这是来自于陕西户县农民画家王文吉的作品《与人为善一路吉祥》。这幅作品,2014年入选“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活动。

2013年,中宣部与中央文明办举办“中国范儿讲文明树新风”全国公益广告的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作品。4月,户县20多幅反映农民日常生活和劳作的农民画作品,被送到了中央文明办。在全国送选的近万幅作品中,户县刘知贵的《顺风》和《爷孙仨》,傅蕊霞的《读书圆梦》3幅作品入选并于5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整版刊发。紧接着,这些作品登上了中央文明办开设的公益广告专栏。户县农民画,在天津杨柳青、剪纸、泥塑等民间传统作品征集中拔得头筹。北京载誉归来,户县县委宣传部、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与户县农民画展览馆迅速成立了培训班,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共创作一百多幅作品。经过一幅一幅看,一幅一幅挑,加上合并原有画作的筛选,户县再次送选300余幅农民画作品参加“中国范儿讲文明树新风”全国公益广告征集活动。最终,以王乃良《耕耘路上红日高照》、刘知贵《劳动最美的旋律》为代表的180幅户县农民画入选。2014年中宣部、人民日报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活动。户县县委宣传部、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与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选送了300余幅户县农民画作品,经过层层筛选,潘晓玲《祖国山水放声和谐》、王文吉《与人为善一路吉祥》等65幅户县农民画作品入选。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够感知它、领悟它。而看到啥就画啥,正是户县农民画的特点,画中美好的生活,就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浪漫的描绘、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户县农民画作者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用朴实的绘画语言,生动记录了农村的历史变迁、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和民风民俗。浓郁独特的乡土气息,色彩艳丽,欢乐喜庆,一抹抹鲜艳中都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感知和热爱。这些用“泥手”装点出的田园村庄,用彩笔描绘出的幸福美好新生活,向国人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和中国梦。

在土生土长中传承发展

户县作为我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截至目前,参与创作农民画的有2000多人,创作作品5万余件,28人先后35次出国讲学、表演、办展,9000余件作品在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先后涌现出了李凤兰、刘志德、刘知贵、雒志俭、王文吉、潘晓玲等一批著名农民画家,创作出了《老书记》、《春锄》等一大批农民画精品。农民画作者凭借对生活的长期感受积累,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粗犷中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作品既保留了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又吸收了当代艺术的绘画技巧。既有场面宏大、人物纯朴憨厚、色彩明快的艺术共性,又有幽默、奔放、宁静、热烈、别具一格的艺术个性。农民画已成为户县乃至陕西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发展于60、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后。50年代的户县农民画主要以壁画、墙画为主,以宣传为目的,处在启蒙阶段。70年代初,中央美院和西安美院的老师等一大批专业画家到户县体验生活,他们指导,农民们学,这给了农民画作者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那时,户县文化馆在农闲的时候举办培训班,把爱好农民画创作的人集中到馆里来,每天记工分,基层创作者学画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民们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巧方面在这一时期提升迅速。说起当年的辉煌,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王文吉记忆犹新:“户县农民画最辉煌、最高峰的时代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八大城市联展。1974年就有农民画作者和作品应邀去过挪威、新西兰展出,很多电影厂都来拍过片子,宣传力度很大。”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户县农民画的艺术风格逐渐向民族民间艺术方向转变,户县农民画辅导者开始向民间美术学习,在全县搜集、整理当地民间箱画、庙画、剪纸、刺绣、布艺等民间艺术作品,吸收其营养,很快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户县农民画走上了以民族、民间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民间绘画道路,得到空前的发展。农民们,用彩笔描绘秦岭山麓、滔滔渭水,用传统的民间艺术抒发对国家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14年再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现在人们习惯称这里为画乡,不仅仅是因为户县风景美丽如画,更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们都爱画,而且创作者大多是农民,他们没有技巧,没有装饰,只是简单的表达着自己淳朴的内心情愫。

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长韩振北这样描述这方散发着艺术气息的土地和人民:“户县人,自小就在农民画的环境中长大,个个能画画的本领是一种从根上带着的、与生俱来的创作热情。因此户县农民画一直都是中国农民画的龙头。近年来除了户县,合川、洛川、米脂、安塞等地农民画发展迅猛,共同构成了陕西农民画阵地,为农民画这个特殊画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农民画的魅力不仅仅是画作这么简单,它反映的是民族的精神,是人们内心美好的东西,极具正能量。”

让农民画后继有人

农民画承载农民的梦想,是农民的精神家园。农民画的灵魂便是真实与生活,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农村,农民画便失去了那独特的“农”味儿。而社会进程、城市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生活。切断了与土地的血脉相连,无疑是动了农民画发展的“根”。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王文吉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最大的担心就是农民画后继无人。农村娃都进城了,没有农村生活的感受,怎么画农民画,以后谁来画农民画?”

多年来,农民画创作以民间自发为主,从辉煌时期的2000多人,到现在的300余人。这一群体中80%的作者都只是出于爱好而进行创作,并不靠画画为生,专职从事农民画创作的人非常之少。面对创作队伍人员的稀缺和发展,户县各级相关部门给予了农民画创作大力的政策扶持。为了调动农民画家创作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出资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农民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发展扶持奖励基金,制定了优秀作品奖励办法,举办农民画公益广告大赛,面向全县广泛征集作品,动员全县农民画家积极创作参赛,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作者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并多渠道推荐他们的作品,最大限度实现作品的社会价值。为了不断壮大农民画作者队伍,户县还开展了“文化低保一帮一活动”,通过党政部门、重点企业,对以农民画创作队伍为重点的基层民间文化社团联手共帮共建,在阵地建设、器材购置、艺术指导等方面予以扶持,帮助解决问题,为这些社团的健康发展做好坚强后盾。王文吉馆长激动地谈起政府对农民画发展的支持:“相比其他地区,近年来,我们户县的创作队伍还是算很庞大的,这都与我户县县委、县政府的帮助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到现在我们还有这么多人坚持着。”

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长韩振北对户县农民画未来的发展满怀憧憬,他说:“未来,我希望能建设农民画产业园区,吸引更多的人才,发展书籍、纪录片、礼品等众多的衍生品,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拉动经济,形成良好的文化循环发展,把农民画事业越做越好。传承这个宝贵的文化品牌,不能让它埋没在民间,应该让这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真正的流通起来,动起来,散发出更多的光亮,让农民画画出人民的幸福和谐,画出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编辑:秦人
关键词:户县农民画 精神家园 绘画语言 公益广告 民间艺术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