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这组蝴蝶杯有一个酒壶八只酒杯,造型十分古朴
大年初三,2月21日下午,侯马市老西街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人们走亲访友串门拜年,过年气氛浓郁。老西街上的21号院内,更是人来人往,不少人从这里走出时还带走了一箱子“宝贝”。原来,曾轰动海内外的古代饮器蝴蝶杯,就在这个院里重现于世。如今,这个被美誉为“千金之宝”的蝴蝶杯,即将走入市场,不少人闻讯前来一睹蝴蝶杯真容。
周磊住在21号院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杯的唯一传人。这几年,他辞去工作潜心研习蝴蝶杯的制作,并一直为蝴蝶杯再次受到瞩目而努力。虽然是大年初三,记者见到周磊时,也赶上他最忙碌的时候,要接待一些慕名而来的收藏爱好者,还要备好近期的玉石料,准备今年干出些样子。
斟水满杯蝴蝶翩然跃起
21日下午,记者来到侯马市老西街,远远就可听到一户院内响起砂轮的声音,循声走去,果然是蝴蝶杯的工作室。一个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摆着各种材质制作而成的蝴蝶杯,精致大气,让人叹为观止。
记者看到,一组蝴蝶杯,有一个酒壶八只酒杯,造型古朴。一只腰细脚宽的高脚细瓷杯座上,有只反口金钟形的玉色酒盅,杯沿镶金,外壁二龙戏珠;内壁婷婷花朵,被誉为“千金之宝”。
记者拿起一只看似空无一物的酒杯,试着将水斟满酒杯,只见,一只色彩娇艳的蝴蝶翩然跃起,扇动着翅膀,犹如活了一般,当水渐渐减少,飞蝶也逐渐隐匿消失。“要说蝴蝶杯,我父亲最了解它的故事。”周磊向记者介绍,并引见了他的父亲周尚明。“在我国这么多年的考古发掘中,蝴蝶杯仅在侯马出土过。”58岁的周尚明自豪地说。
周尚明介绍,蝴蝶杯历史悠久,宋代就有记载。“当时,蝴蝶杯在民间流传甚广,古代男女将它作为美好爱情的象征。因制作工艺奇特,大多为祖传作坊,蝴蝶杯往往被官吏们当做稀世珍品而收藏。随着朝代更替,蝴蝶杯越来越为罕见。我们只能从戏剧中史料中,听到见到它的名字。”周尚明介绍。
潜心研究宝杯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据周尚明回忆,1978年,侯马市上马乡崖口村,一农民在耕种时发现一只外形漂亮的杯子就带回家中,一次,他将杯子斟满水后,发现了这个杯子的秘密。顿时,这个消息不胫而走。随后,文物部门的人鉴定其正是绝迹的蝴蝶杯,一时间轰动全国。其后,这个杯子陈列于侯马市展览馆,供群众参赏。
这个绝迹千年的杯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之后侯马成立了陶瓷厂,调集研究人员悉心钻研蝴蝶杯技艺,但成品合格率只有2%左右。因投入巨大,收益却连日常开支都无法维持,该技艺的研究只能暂时停止。
机缘巧合下,1997年,周尚明开始了对蝴蝶杯制作工艺漫长的探索研究之旅。“为了它们,我几次身无分文。”周尚明指着玻璃橱柜里摆放的十几只精致剔透的蝴蝶杯感慨地说,“在研究制作蝴蝶杯的那些年,我屡遭失败,深深体会到了蝴蝶杯会失传的缘由。”周尚明告诉记者,“真的是太难了。”“蝴蝶杯工艺复杂,许多工艺无法实现。为了攻克难关,我走遍了西安、唐山、广州、武昌、景德镇等地,终于在2006年将蝴蝶杯研制成功,获国家专利。后来,我又研究出了康熙时期颇有传奇色彩的九龙玉杯。”周尚明说到这些的时候,显得非常兴奋。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庆幸的是,看着父亲周尚明这些年为民族文化瑰宝努力的过程,儿子周磊也决心辞去工作,潜心传承这门技艺。
坚持手工制作绝不流俗
“每年春节,就会有不少人慕名来买蝴蝶杯,当礼物馈赠亲友,今年我们提前就加大了产量。”周磊告诉记者,从腊月二十以后进入购买高峰,大年初一、初二还卖出3套。
目前,周磊在父亲周尚明的帮助下,经过尝试,共同在蝴蝶杯已有的基础上又做了许多革新,添加了荷花造型杯,还结合现代技术做成了自动斟酒套杯、荧光蝴蝶杯等。目前,周尚明又研制成功了一套“自动斟酒九龙蝴蝶杯”,只要杯子放到壶嘴下,酒就会自动流出,斟满酒杯。
一直以来,“侯马蝴蝶杯”只是用于展示、收藏和馈赠,从来没有真正在市场上出现过。“春节之后,我打算开一个门面店,来展示和售卖这些杯子,也为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周磊表示,自己会坚持手工精致高档玉杯的制作路线,绝不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