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华社西安2月10日电 (记者 李勇 陈晨)从没了主要经济来源的失地农民,到拥有一技之长、甚至开起门店的小老板,26岁的泾阳县农民兰博只用了一年光景便完成了“转型”。2月9日下午,正在泾阳县永乐镇一家汽车美容店内忙活的兰博,聊起近来的生活境遇,颇有感慨。
“家里的5亩耕地刚被征走时,爸妈愁得整夜睡不着觉,咱全家都是农民,没了地可咋办?我那时在外打工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收入,自己吃穿都不够。”兰博回忆说,后来,自己听说县里组织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免费技能培训。出于爱好,他报名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汽车装潢培训班。一技之长学到手,自己也来当“老板”。如今,小店每月收入6000多元,一半用来接济家人,父母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如今,在泾阳县,越来越多像兰博这样的失地农民,正在通过当地实施的培训计划重新“上岗”,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的新型居民。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规划的核心区之一,泾阳共有233平方公里、87个行政村被纳入新区范围,占全县面积近三分之一,许多村庄整体消失,大批农民也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征地拆迁及引发的次生问题在这里比较突出。由于缺乏谋生技能,不少农民在拿到一笔数额不菲的补偿款后,反倒没了“主心骨”。
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就这样成了当地最大的民生“考题”。“有的群众拿到补偿款后,吃喝玩乐,表面风光,但由于没有就业本领,终究会坐吃山空。”泾阳县委书记陈万峰说。针对这一问题,泾阳将失地农民中的劳动适龄人员登记造册,对其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及创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电焊、计算机、汽车驾驶、茶艺、保洁、绿化、家政等20多项技能。同时,采取“定向培训、择优录取”形式,引导县里的企业针对这一群体定向招聘。
在位于泾阳县崇文镇的1间茶舍内,不消15分钟,1壶浓郁醇香的黑茶就在马娇的指间留香。此前已赋闲近3年的她也是1名失地农民。2014年夏天,马娇参加镇里组织的茶艺技能培训,拿到了人社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此后不久便应聘到当地一家企业成为1名茶艺师。“泾阳有很多茶叶公司,咱有了手艺,镇政府还帮着联系就业,不怕找不到工作,也不用再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了。”马娇说。
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泾阳县崇文镇镇长高军分析说,一些地方的征地拆迁,之所以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就在于补偿款往往是“一发了之”,对群众的长久生计缺乏考量,补偿成了“一锤子买卖”。招商引资、新城建设引来了企业,农民却失地离土无法从中获益,免不了心生怨气。
自2012年起,泾阳县累计投入208万元用于对失地农民的免费培训,迄今培训3250人,颁发技能合格证书2150张。接受培训的农民资料被录入信息系统,由政府择优向用人单位推荐。截至目前,全县培训后实现就业的失地农民达2795人。在县里引进的一些重点企业中,失地农民已成为就业主力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确保在发展过程中不出现新的弱势群体,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利益分配格局,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咸阳市委书记姜锋说。
记者了解到,泾阳县还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及社会保险所需费用,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超过60岁的失地农民,除却基础养老金外,每月可再领取200元养老补贴。截至目前,泾阳县涉及征地的崇文、永乐等4镇已有604名群众领取养老补贴17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