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忠武
(2015年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两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打造新常态下陕西旅游升级版,为富民强省作出新贡献。下面,我代表省旅游局讲三点意见:
一、2014年全省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谱写了建设“三个陕西”的旅游新篇章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的不利局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旅游行业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机遇,大力实施“2336”发展思路,旅游业呈现出全面跃升的良好势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32亿人次,同比增长16.5%,旅游总收入2521.4亿元,增长18.1%。
(一)国际吸引力显著增强。率先在全国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性旅游博览会。娄勤俭省长亲临丝路旅博会巡馆指导。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及巴西、韩国等13个国家旅游机构代表参会。3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24个国内省市的34家参展商参会。接待专业观众3000余人,公众30000人次。签约21个旅游项目,总投资105.67亿元。博览会彰显了“突出国际性、呈现全业态、运作市场化、推介更务实、着力惠民生”等特点。重要客源国宣传促销取得重大突破。在美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开展专场促销。在脸谱、推特等境外知名社交媒体和人民网9个语种平台设立陕西旅游专页,举办11次宣传促销活动,“复活兵马俑”等内容在海外引起轰动。境外受众15亿人次。出入境旅游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新开通4条国际航线,西安直飞海外城市达到20个,咸阳机场口岸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丝路使者号·新东方快车”开通,丝绸之路起点旅游集聚能力凸显。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266万人次,外汇收入14.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5.5%,入境游接待人数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合作迈出新步伐。与世界旅游组织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韩国、日本、新加坡、伊朗等国家旅游机构来陕寻求合作。
(二)国内影响力持续扩大。高A级景区创建增速全国领先。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新增4A级景区23个,全省高A级景区总数达76个,增速46.1%。“秦岭与黄河对话”成为全国文化旅游品牌。以弘扬和传播丝路文明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对话”活动,电视媒体覆盖2亿人次,网络媒体受众近亿人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全行业典型。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年接待人数1.15亿人次,旅游收入126.4亿元,分别增长25.2%、28.3%。培育形成了袁家村、马嵬驿、沙·沙河、蓝田汤峪模式,黄金周每天游客流量达到7-10万人次。《旅游法》实施工作受到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好评。创新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行业上下联动,高A级景区、3星级以上饭店、旅行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得到娄勤俭省长批示肯定。省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联席会议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开展检查287次,受理旅游投诉438起,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陕西省旅游条例》修订进入省人大审议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旅游法》执法检查组总结了我省6个方面亮点。标准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全行业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评定标准》地方标准填补了全国空白。旅游商品再获全国大奖。我省选送的作品在第六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上荣获金、银、铜三项大奖。国内宣传促销力度空前加大。组织开展专场促销50余次。在央视和港台卫视及机场、公交车投放旅游宣传广告,赴港澳台多次进行专场推介活动,受众人群达20多亿人次。陕西省旅游局新浪、腾讯官方微博粉丝分别达到130万和17万,官方微信订阅号粉丝量突破12万,荣获“中国旅游新媒体年度十大潜力奖”,陕西旅游新浪官方微博进入全国“十大旅游机构微博”。中国旅游报陕西记者站在总社2014年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二。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行业开展了向杨京红同志学习活动。天津、江西、海南、江苏、山西、四川等来陕调研学习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三)省内贡献力稳步提升。主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旅游经济在全省占比持续增加。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4.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正在成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编制规划、资金支持、协调指导,全力促进30个重大文化项目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汉唐帝陵大景区、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院、两汉三国文化景区等18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省在建、新建旅游重点项目330多个,完成投资410多亿元,分别增长11.1%、21.2%。文化旅游名镇开工项目379个,完成投资31.5亿元。旅游富民力度进一步加大。立足促进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加快把移民扶贫新村打造成旅游名村,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牵头与省扶贫办、安康市政府启动了2014—2020年“十县百村万人”乡村旅游扶贫培训。新增就业4.42万人,占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的10%。农家乐经营户达1.75万户。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了陕西形象。全方位推介“山水人文·大美陕西”,世人更加向往陕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陕西的发展前景,旅游招商引资项目128个,涉及资金776.3亿元。
(四)发展支撑力不断加强。发展平台得到延伸。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成立陕西旅游研究院;与陕文投合作成立陕西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累计完成策划设计200余种,批量生产18种;与陕旅集团合作的旅游电商平台骏途网上线运营,帮助省内景区、酒店、旅行社等3500多家企业形成线下线上一体化营销模式,为27万游客提供了旅游服务。市场主体持续壮大。陕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资规模达50亿元。陕旅集团、陕文投集团、曲文投集团、西旅集团等大型企业快速发展,在调整全省旅游产业布局、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上发挥了引领作用。金融机构、大型国企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多元经营的投资方向。旅游改革积极推进。实现了黄金周重点景区游客数量、最大接待量等信息网上实时发布。将3A级景区等级评定、旅行社审批下放到市区,增强了发展活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全年培训63984人次。党的建设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全面落实,机关作风持续转变,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专题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安排5亿元设立陕西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要求统筹协调全省旅游业发展,将省旅游局改设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娄勤俭省长、江泽林常务副省长、白阿莹副省长、王莉霞副省长出席多项推介活动,省级领导考察、出访都把旅游推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市县政府主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推进景区开发、宣传促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重点项目、重大活动的实施,形成不少工作亮点,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全省旅游业发展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省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旅游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新常态下旅游业转型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两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也对新常态下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陕西旅游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大逻辑。
(一)深刻认识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方向。经济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主要表现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新常态下旅游业如何发展,国务院31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是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二是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四是坚持提质增效,突出旅游消费、年人均出游次数、旅游业增加值等质量性指标,不再强调旅游人次等数量指标。以上几点,要作为定位、谋划、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导向。
(二)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我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省旅游业虽然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受世界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陕西作为全国入境旅游重要省份,入境旅游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国家旅游局开始对地方旅游委(局)业务工作进行评估,全国各省市陆续推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举措,我省面临不进则退的竞争压力;全省各行各业竞相为建设“三个陕西”做贡献,如果旅游行业没有新的更大作为,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就会下降。从产业内部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旅游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旅游综合效益不高;旅游市场秩序比较脆弱,整治任务依然艰巨;旅游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赋予旅游业更大使命,省政府即将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实施意见》、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国家旅游局在项目建设、特色品牌打造、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加快新常态下旅游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科学旅游观,促进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跃升,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求实效。
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丰富和优化产品体系,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抓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深度开发,积极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把人文旅游做精做深;依托陕南、关中、陕北三个气候带、三大自然景观区,推出具有地域特色、富有体验性和参与性的休闲产品,加快推进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把休闲度假做出特色。
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板块式转变。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集聚旅游要素,着力提升品质,打造精品景区。发展全域旅游,把一市、一城、一镇、一村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加快形成“山水人文·大美陕西”的核心支撑板块。国家旅游局开始实施“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活动,各市区要注重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西安、延安、汉中力争进入全国首批创建城市行列。
推动旅游经济向全产业链转变。强化“大旅游”理念,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旅游业对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变旅游初级消费为综合消费,推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全面发力,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使陕西旅游综合收入早日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推动传统行业管理向统筹协调、引领发展转变。着眼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积极推进旅游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综合产业综合抓,加强规划统筹和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产品有序开发;适应旅游市场散客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手段,提高经营服务水平;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顺应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三、深入实施“2336”发展思路,迈出旅游强省建设新步伐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部署安排,2015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贯彻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两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丝绸之路旅游年”主题,深入实施《旅游法》,按照“2336”发展思路和“三个一”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新贡献。
全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8亿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925亿元,同比增长16%。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国家旅游业“515战略”贯彻实施。“515战略”是国家旅游局对未来三年工作的总体部署。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李金早局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讲话提出的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上来。围绕“5大目标、10大行动、52项举措”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宣传推广三年活动方案》等10个工作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一揽子具体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省、市联动抓好落实。建立统筹协调定期研究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落实“515战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年终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完善推进措施,提出下一步的目标任务。陕西作为旅游大省,要在落实“515战略”中走在全国前列,发出“陕西好声音”,形成“陕西模式”。
(二)打造旅游业发展新引擎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省政府实施的30个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强,将构建全省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格局,极大提升陕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站在全省旅游业发展大局,把推动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履行旅游部门职责,全力做好支持和配合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省局将加强与各市区联动,对在建、新建旅游重点项目进行梳理排队,强化推进措施,争取早日建成投用、发挥效益。继续抓好旅游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跟踪服务,力促项目落地实施。
加快实施高A级景区倍增计划。高A级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根据资源品质、基础条件和市场发展潜力等因素,排出高A级景区创建梯队,从规划、项目、宣传促销等方面进行提升,力争“十三五”前期4A级景区达到90个、突破100个,5A级景区达到8个、突破10个。今年金丝峡通过国家5A级景区验收,西安城墙·碑林、西安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太白山、延安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评价。加大A级景区复核力度,对环境差、管理和服务水平低的进行整治提升,对整治后仍达不到标准的实行退出机制。3A级景区评定权下放后,各市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扎实做好创建工作,保证3A级景区的质量,为实施高A级景区创建倍增计划奠定基础。省上将加大对各市创建3A级景区的检查力度。积极推出旅游惠民新举措。
(三)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像抓高A级景区创建那样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形成高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齐头并进,把三秦大地打造成一个大景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特色旅游,推广袁家村、马嵬驿、沙·沙河、蓝田汤峪发展模式。全面推行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旅游特色名镇评定标准。探索文化旅游名镇“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模式,对成熟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做好全省第二批旅游示范县验收工作。积极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创建达标工作,引导发展休闲度假。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推进151个国家首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抓好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开展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
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集聚旅游景区、酒店、餐饮、娱乐和购物等多种旅游要素,对引领旅游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制定创建方案,探索模式,在曲江新区、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华山、太白山、韩城古城等先行开展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支持做大陕西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加强旅游商品研发、设计,争取一批商品进入中国旅游特色商品名单。继续办好“大唐西市杯”(第四届)陕西旅游商品大赛,争取在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取得好成绩,推进获奖商品批量化生产。各市要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工作,塑造特色旅游商品品牌。鼓励建立旅游商品示范店,引导和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培育旅游新业态。发挥陕西科教资源优势,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院、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凌农博园等青少年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推进研学旅游发展。发挥陕西中医药优势,开发一批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健康旅游服务产品。加强与交通、国土、林业、水利、体育、民航等部门合作,推进温泉旅游、滑雪旅游、大漠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游艇旅游、低空飞行等旅游发展。
壮大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实现品牌化、网络化连锁经营。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为大型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引导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措施,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重点支持陕旅集团、陕文投集团、曲文投、西旅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陕西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陕西旅游品牌建设
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国家旅游局把今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元月8日在我省举办了启动仪式,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地位和优势进一步凸显,要用好丝绸之路起点这块金字招牌,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着力推进汉唐帝陵大景区、岐山西周文化景区、两汉三国文化景区、丝绸之路风情城、韩城司马迁文化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黄河风情和大秦岭专项旅游产品线路。拍摄丝绸之路起点美食纪录片。促进开通西安至旧金山、罗马和澳门国际航线。推进西安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自驾游线路通行便利化。办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七届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暨首届丝路沿线国家旅游部长联席会议,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全省革命遗址达2051处、国家级爱国主义基地19个,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具有至高性。要抓住全党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有利时机,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展示方式、加强红色导游员和讲解员队伍建设,推进区域合作,推出“奔向延安”、“转战陕北”、“走向胜利”等红色旅游主题线路,把全省红色旅游发展推上新的水平。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要加强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策划,做好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推进延安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马栏革命旧址、杨家沟革命旧址、川陕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继续提升《延安保育院》、《延安保卫战》和《延安颂》演艺节目内涵。
打造“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品牌。加快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发挥秦岭沿线6市主体作用,按照《大秦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产品体系、功能定位,抓好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确定为国家公园建设重点项目,纳入国家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依托山岳、森林、地热等资源,加强项目策划,继续抓好华山、太白山、金丝峡、瀛湖、长青-华阳、黎坪等重点景区建设。
打造“帝陵文化旅游”品牌。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根脉人文资源厚重,轩辕黄帝陵和72座皇帝陵园承载着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发展帝陵文化旅游具有独特优势。要在继续做好黄帝陵保护建设的同时,推动落实《陕西省汉唐帝陵旅游专项建设规划》,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探索“一村护一陵、一陵带一村”发展模式。制定陵村联动建设方案,重点推进乾陵、昭陵、茂陵、汉阳陵等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走出陵村融合发展的路子。
打造“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品牌。总结首届活动经验和不足,完善思路和措施,坚持市场运作机制,举办好第二届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拓展参展范围与合作渠道、扩大交易成果上实现新突破。
打造“秦岭与黄河对话”品牌。坚持一年一个主题,逐步提高活动国际化水平,使“秦岭与黄河对话”活动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和旅游业发展重要思想源。以新丝路、新起点、新旅程为主题,突出黄河文化元素,在韩城举办好第三届“秦岭与黄河对话”活动。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丝绸之路旅游年”主题,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完善省、市、区县“三位一体”旅游宣传推广体系,省旅游局加强陕西旅游整体形象推广,市区县旅游局负责目的地形象推广,企业抓好线路设计、产品和服务信息宣传推广。加入陆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精心组织参加中韩、中印、中墨、中国中东欧旅游年和“美丽中国—陆上丝绸之路”旅游带联合推广,以及柏林展、JATA展、伦敦展、台湾旅展、香港旅展和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展会活动。举办好丝绸之路春季营销大会。深化西北旅游协作区、长城旅游联盟、沿黄旅游协作区合作。以中老年、上班族、青少年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港澳台宣传促销力度。精心组织赴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及周边省份的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脸谱、推特、百度、新浪等国内外新媒体的合作。提高宣传品策划制作水平,开展宣传品质量评比活动。征集适用不同环境、彰显陕西特质、易传播的旅游形象口号,在多行业、职业中推出旅游形象大使。
(五)提升陕西旅游品质
把加大依法整治旅游市场,作为今年深入实施《旅游法》的重点。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把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放在首要位置进行部署,要求形成标本兼治、惩建并举、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强化督办制度,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服务等级“退出”、旅游目的地警示等制度。从第二季度开始,将按季度发布各地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水平指数,这体现了国家旅游局强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决心,对做好旅游市场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市、县政府要切实履行旅游市场整治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相关部门责任,形成整治合力。继续实行和完善对各市区的游客满意度调查。发挥省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大联合执法和督办力度,对各市区旅游市场秩序状况进行通报。加强综合整治,重点打击“黑社”、“黑导”、“黑车”、“黑网站”等非法行为,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公布旅游违法行为处罚信息。出台《陕西省旅游条例》。抓好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活动。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使全省A级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街区等区域内旅游厕所达到国家标准。提高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标准,开通旅游专线,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推进华山、太白山、中坝大峡谷等5个自驾车营地建设。加强城市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问询网点建设,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加大星级饭店复核工作。强化旅行社行政许可后的监管,推行使用标准合同文本,开展旅行社等级创建工作。加强初、中、高级导游分层管理,规范导游、领队执业行为,健全导游、领队进入和退出机制。
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旅游道路、景区的安全设施设备,会同开展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场所特种设备的定期安全检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发布渠道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手段,发布重点景区最大承载量信息,提高安全提示信息的受众面和时效性。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高A级景区要抓好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加强旅游重大活动的安全管理。实现旅行社责任保险示范项目全覆盖,争取在景区开展责任保险示范项目试点。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引导旅游者认识和规避旅游风险。
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年”活动。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制定“智慧景区建设年”活动方案,开展智慧景区建设试点,鼓励景区完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发展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编制《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纲要》,适时召开全省智慧旅游推进会议,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和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完善陕西旅游政务网、资讯网与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运行机制,丰富信息内容和形式,增强对公众和游客的吸引力。
(六)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做好规划编制。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省情实际,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集中力量编制《陕西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陕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汉江旅游发展规划》《丝绸之路(陕西段)旅游行动纲要》和《陕西省2016-202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完善、提升市、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形成省、市、县(景区)紧密衔接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
建立健全旅游统计机制。会同省统计局开展旅游业增加值核算。开展全省旅游住宿单位普查登记、旅游就业人员统计。建立旅游统计运行监测体系,每季度对重点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等旅游企业实行跟踪检测,加强旅游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做好小长假旅游信息统计分析、发布。各市区要加强统计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制度。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配合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导游“云课堂”学习。继续抓好安康乡村旅游扶贫培训。推动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鼓励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等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积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鼓励旅游示范县职业中学开设旅游专业或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办好陕西旅游大讲堂和北京大学专题培训班,为市区送教上门。
加强旅游研究与成果运用。优化整合旅游人才资源,遴选10-20人,组建陕西旅游专家库。建立专家参与重大课题调研制度、重点工作咨询制度。围绕编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开发丝绸之路起点旅游产品和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抓好旅游业发展深层次、战略性问题研究。课题实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立项和评审,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七)保持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局面
完善产业促进机制。省市要整合资金、资源,共同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宣传促销、人才培训、文明旅游等工作。省旅游局将由局领导牵头成立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论证等形式,研究促进关中、陕南、陕北三大旅游板块发展的意见。省旅游局和市区旅游局都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合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推动行业组织建设,大力支持协会工作,发挥协会在交流合作、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推进旅游体制改革。抓好国家旅游局部署的各项改革推进工作。开展韩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增强旅游部门统筹协调职能,探索整合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旅游城市探索经验。选择1-2个旅游示范县开展县域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模式,逐步推广。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全面履行旅游部门职能,厘清职责边界,建立责任清单,公开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务实严谨高效。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带头深入贯彻《旅游法》,推进依法兴旅、依法治旅,健全市县执法机构,增强执法力量,规范执法行为。
营造风清气正发展氛围。坚持向中央和省委基准看齐,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大力弘扬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把开展向杨京红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正能量。
春节将至,全省旅游行业要按照省旅游局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全力做好春节假日旅游保障和安全工作。
同志们,当前陕西旅游业已跨入黄金发展期,天时、地利、人和齐备。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打造新常态下陕西旅游升级版,为促进“三个陕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责任编辑:孔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