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目前,陕西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涵盖了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等区域。秦岭地区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约50.5万公顷,逐步形成秦岭自然保护区群。这些地区生态系统保护较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得“秦岭六宝”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增,栖息地范围不断扩大。
秦岭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陕西秦岭大熊猫的发现,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1958至1960年,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始在佛坪县获得大熊猫皮张;1959年冬,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首次在佛坪县岳坝乡发现秦岭大熊猫;1964年首次在报刊公布秦岭大熊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秦岭大熊猫头圆更像猫,且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陕西人把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图片由周至保护区提供)
全国大熊猫调查大约每十年进行一次,陕西省的外业调查从2012年3月开始,2013年7月结束。陕西境内的调查涉及全省11县(市、区)63万公顷的面积,1000余人在通过定位系统画出的2404条大熊猫调查样线和573条植被样线上,实地走访外业调查。
金丝猴是地球上稀有的珍贵动物之一。世界上的金丝猴仅有4种,它们是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前三种都产于我国,因此金丝猴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特有种类,同时金丝猴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陕西地区的川金丝猴,分布于周至、太白、洋县、宁陕、佛坪。川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200——3000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3个林带中,尤以海拔1500陕西省林业厅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全省约有川金丝猴3800——4400只,大约有2300——2700只分布于保护区之内。1600——1750只分布于保护区之外。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划定了保护区,并建立了管理机构。(图片由周至保护区提供)
陕西地区的川金丝猴为体型中等猴类。鼻孔向上仰,颜面部为蓝色,无颊囊。颊部及颈侧棕红,肩背具长毛,色泽金黄,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680mm,尾长685mm。用前肢攀缘,后肢极富弹力,四肢配合,动作快速敏捷,是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
羚牛陕西亚种(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Thomas于191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太白山。(图片由周至保护区提供)
羚牛别名金毛扭角羚、白羊。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活脱脱是个“六不像”。 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
羚牛常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喜群栖,冬季为小群,夏陕西羚牛分布于秦岭中、西段的长安、柞水、宁陕、周至、佛坪、洋县、勉县、太白、眉县等县。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有羚牛4418-5720头。陕西省人民政府1982年划定羚牛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了管理机构。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摄影:贺明瑞)
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1981年5月23日在洋县姚家沟发现7只野生朱鹮,同年6月成立朱鹮保护小组,1983年3月成立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1986年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2001年9月成立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省级),2005年8月9日,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来自网络)
从1991年开始,中国开始尝试通过人工繁育来保护朱鹮,并获得突破性进展。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把人工繁育的朱鹮种群放归自然,让他们在异地恢复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目的就是减少单一野外种群风险。2004年后,我省先后在宁陕县、秦岭以北的沮河流域和宝鸡千湖湿地公园成功野化放飞朱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朱鹮数量为1500只左右,其中饲养种群数量380余只,为世界最大人工饲养种群。
林麝是麝类的一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属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天然麝香目前实行配额制度。
林麝在国内的分布范围较广,全国野生林麝分布于四川、陕西、西藏等14省(自治区),数量在29520-36700只,其中陕西野生林麝数量在4000-4500只。我省境内的秦巴山区是林麝重要的分布区和优质麝香产区,所产麝香特称“秦香”,历来以其高品位、高纯度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1958年,陕西镇坪养麝实验场响应国务院珍稀中药材“野生变为家养”的号召,从野外收购9只林麝进行驯化饲养,开创了我国人工养麝的先河,也揭开了陕西人工养麝的序幕。近年来,我省林麝科学化和规范化养殖取得较大发展,人工养殖林麝存栏数达到10000余只。我省林麝养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金钱豹在豹属的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密布许多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点或斑环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地区分布的金钱豹有2个亚种:华南亚种和华北亚种。华南亚种分布于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包括宁陕、石泉、汉阴、紫阳、安康、旬阳、白河、平利、镇坪、岚皋、镇巴、西乡、佛坪、镇安、柞水、山阳、丹凤等地;华北亚种分布于黄土高原和秦岭北坡的局部地区,包括吴旗、志丹、富县、黄陵、洛川、黄龙、宜川、安塞、甘泉、太白、陇县、麟游、千阳等县。
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低山、丘陵、中山及高原山地的森林、灌丛地带均有活动。栖息地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最高可达3600m,一般栖于森林茂盛的峭壁山洞、树叉或草丛中,极其隐蔽。
豹在陕西省曾经有一定数量。近年来由于森林采伐,栖息地锐减,全省的现存平均分布密度0.008只∕k㎡,栖息地总面积30948 k㎡,全省数量250只。以黄龙山分布密度最高,其次为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地,秦岭以北至黄土高原南缘密度最低。(图片由周至保护区提供)
自1965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始,陕西省相继建立了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和老县城自然保护区。2000年以后,随着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陕北、关中等区域又新建了一系列省级自然保护区。
截止目前,陕西林业系统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4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4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06.5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当前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不仅有利于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