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展”现文明:陕历博去年举办18展览

2015-1-9 9:42: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进入论坛

“骁腾万里展“场景

  “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

“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览巡展新疆

  “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览巡展新疆

ZSL_6345

  近日,全球最大的旅游社区和旅游评论网Tripadvisor发布了2014全球排行榜名单,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佳博物馆”,并荣获“2014年旅行者选择景点”奖。“文物非常棒,尤其是唐代的那些”,“是一个能够回顾西安历史的很好的博物馆”、“是非常好的博物馆,青铜器与瓷器十分有趣”、“虽然拥挤但非常棒,有一个能够轻松领悟中国历史的陈列体系”…这些不胜枚举的溢美之词生动地传递着旅行者对该馆的赞赏与期望。

  文物惠民,唤醒了文化遗产最具活力的基因。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先后成功举办了“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见证辉煌——陕西文物之美摄影展”、“凿破鸿蒙——董作宾大师生平及甲骨学研究特别展”等18个展览,新的筹展理念和展览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春风得意马蹄疾

  2014年,是马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万马齐喑”;“马到成功”则成为人们相互间祝福的代名词,寓意事事顺利。

  2014年1月26日,《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出了省内咸阳、延安、渭南以及省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14家文博单位关于马的文物精品150余件,向观众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马文化,也是为广大观众送上了一份新春贺礼和文化盛宴。展览内容分五部分:“六畜之首,一马当先——马的驯养”、“玉鞍金羁,车水马龙——马与交通”、“金戈铁马,千乘万骑——马与战争”、“健儿快马,戏舞翩跹——马与娱乐”、“骐骥驰骋,天马悠悠——马与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国古代马文化的方方面面。展品中,有的“马”只有指头大,有的却和真马一样大。这次展出的马文物穿越时空,从商到秦汉再到唐,最后到清代,都有展品。马的质地也包括青铜、木、陶等多种。土于延安市甘泉县的商代青铜马,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秦鞍马、唐三彩鞍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唐彩绘泥鞍马,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的北朝胡僧骑马俑等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展出。

  马与人类有着特殊而密切的联系。马不仅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还丰富着人们的娱乐生活与艺术创作。在数量众多的古代文物中,总能见到马的身影,无论是坚韧威武的战马、雍容健硕的鞍马、灵巧多姿的舞马,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着它的魅力。2014年5月18日至8月15日,“中国古代马文化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巡展,展览引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及陕西考古研究所历代有关马的文物精品65件(组);201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古代马文化展”巡展沈阳。

  除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意盎然,驼铃回响的丝绸之路上,同样演绎着历史的传奇。2014年1月20日至4月20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牵头,联合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览巡展新疆,此后的5月18日至8月17日巡展甘肃。展览共展出五省区历年来出土丝绸之路文物精品251件组。

  “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推介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涉及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

  事实上,陕西历史博物馆正是以文物展览“走出去,请进来”的生动实践,给“文明、交流、互鉴”添彩增色。

  铜镜是古人用以察照衣服观容貌的日常用具,亦称“鉴”或“照子”。以铜为镜,源于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终于玻璃镜盛行的清代,历经四千年的兴衰更迭,见证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盛与衰。2014年1月31——3月3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古代铜镜特展”巡展新疆巴州,让当地市民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铜镜铸造,讲究实用与装饰并举,其正面光清如水,清晰可鉴,背面纹饰考究,辞铭温雅,极富时代特色,折射出各代的社会风尚与审美情趣,铜镜因此成为考古断代的重要标尺。”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董理说,此次展览精选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铜镜155面,上起西周,下至元明,多数出土于古代墓葬,也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历年征集的传世佳品。从一个侧面展现我国古代铜镜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实用器铸造的又一特色。

  古代铜镜特展的帷幕刚刚落下,2014年4月5日——7月5日,由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推出,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又盛装亮相。此次展览共展出216件毛利碧玉,展览分为毛利一个现存的文化、碧玉起源、蒂怀普纳姆——碧玉水域、珍贵的石头和传世珍宝等五部分,以新西兰碧玉为窗口和载体,通过碧玉讲述新西兰毛利人传统文化艺术,使观众进一步了解认知新西兰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艺术。

  一千多年前盛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国力强盛,社会开明开放,四夷来朝......时光越千年,大唐盛世的美景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2014年5月18日,“丹青默语 彩艺争晖——唐代壁画优秀临摹作品特别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启幕,“唐代壁画珍品临摹大赛”活动面向全国范围征集到的优秀壁画临摹作品、陕西历史博物馆专业临摹画家作品和作为评委的美术界大师们的作品精彩呈现。当您步入展厅,在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临摹作品前驻足欣赏,让思绪插上翅膀,穿越时空的那一刻,于是,大唐重现!

  寻根守望 约会汉唐

  延安,这个响亮的名字先后影响了两代热血青年,影响了两代人的命运,并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2014年3月20日,由北京华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知青网为纪念北京知青赴延安45周年而特别策划的《寻根·守望——沐浴圣地洗礼的北京知青》展第二站巡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南厅隆重开幕。展览以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展示45年前来到延安的北京知青们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工作场景,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一一呈现。展厅中为数不少的带着时代烙印的语录墙、笔记本、劳动工具、生活用具、手工艺品等等,让诸多参展者凝神驻足。

  80多年前,一位年轻学者千里迢迢来到豫北古城——安阳。令这位年轻学者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安阳之行,把自己的命运与殷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由他发端的殷墟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他就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殷墟科学发掘的开创人、甲骨学一代宗师——董作宾。2014年9月30日,“鑿破鸿蒙——董作宾大师生平及研究特别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人们在古都西安首次走进这位“甲骨学大师”的生平事迹,体会中国考古学发展初期的峥嵘岁月。

  和大师董作宾一样,何正璜先生令人心生仰慕!作为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之一,她不仅从无到有地完成了西安碑林和石刻馆的陈列,而且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凝结成生动活泼、意趣横生的语言和文字,点燃了一支照耀博物馆文物与观众心灵美感的不灭的烛光,成就了一座勾通文博界与美术界的艺术之桥。2014年12月20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烛光不灭 小桥通衢——何正璜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展”在西安启幕,展览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展现她为艺术理想燃烧激情,奉献生命和才华的人生历程。

  时光太匆匆,过去的那些事,那些人都定格在黑白的或彩色的影像中,于是,回忆便由涓涓细流汇集成滔滔江河。“见证辉煌——陕西文物之美摄影展”、“陕西历史博物馆职工书画摄影展”、“中国海关摄影艺术展”、“中国乡土摄影展”、“发现丝路之美摄影展”相继推出,人们在精彩的光与影中感受美,传递美......“群星璀璨——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历程”、“文心诗境·张继刚诗书画展”的举办,呈现了中国画的深邃与辉煌。

  “2014年5月18日,‘巧手良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展’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我馆继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专题陈列、‘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画珍品展’之后第四次荣获此项殊荣,也是我馆连续第四年斩获该奖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说,2012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陕历博在参评的95家一级博物馆中取得全国第六的佳绩,在央地共建“8 3”博物馆中位列第三,在陕西的一级馆中名列第一。这些沉甸甸的成绩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博物馆工作者的殷切期许与恳切要求。


编辑:秦人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Tripadvisor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碧玉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