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1999年,宝鸡市率先在我省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16年来,历届宝鸡市委、市政府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坚定决心,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奋进,全市374万人民手牵手共创文明城市、心连心共建和谐宝鸡,使文明之花在炎帝故里竞相绽放。宝鸡正以新的文明形象喜迎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大考”。
突出常态化 持之以恒抓创建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16年来,宝鸡市把创文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市民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载体,突出常态创建、素质提升和利民惠民,开创了“创建促文明、文明促和谐、和谐促发展”的生动局面。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2011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确保创建一举成功,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在创文工作会上立下“军令状”。
2014年是宝鸡争创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宝鸡出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将创建工作融入各级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实行“三移三降”处置办法,对不重视创建工作、对工作落实不力进展迟缓的具体责任人进行调整。加大资金投入,每年重点项目中涉及创文工作的达到30%,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去年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已投入资金近百亿元。坚持精准化指导,分层次召开建筑工地、物业公司、企业、社区、“五小”门店、集贸市场等专题会议,开展了城乡环境大整治、“食品安全百日整治”、“集贸市场百日整治”、“十大陋习”专项整治等活动。下茬啃“硬骨头”,聚焦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老旧小区等难点,按照银行、企业等社会力量援建“拿大头”、群众“拿小头”的思路,整合资金2200余万元,对81个老旧小区、50万平方米、46500户居民住房进行了维修,惠及群众9万多人。创新督查机制,将创文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聘请了30名市民巡访员,组建了17支督导小组,按照“一线督导、短信提示、纪委督办、媒体公示”的程序查找解决问题。市创文办对4个区、13个工作处和相关责任部门每月检查一次、每两个月模拟测评一次。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在西北地区首家开通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垃圾筒、电线杆、污井盖标注了电子“身份证”,为2400多名环卫工人配备了“城管通”,给1000多辆渣土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彻底改变了以往先乱后治、突击式的管理模式,使创文变为“日日管、时时创”。
突出素质提升 围绕行为养成抓创建
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近年来,宝鸡市实施了一系列素质提升工程,促进了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抓手,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创建和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在机关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在社区开展“邻里守望”、“美在楼宇”、“爱心家园”活动,在企业开展“文明诚信企业”、“诚信做产品”等创评活动……同时,在市区设置公益广告2.1万余块,开展了“宣传干部进基层社区讲中国故事”、“创建改变生活”演讲大赛、大型图片展、社区创建系列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
着眼打造“一言九鼎、诚信宝鸡”品牌,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四位一体”的诚信体系不断完善;市文明办、法院等9部门联合签署《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向“老赖”开刀;食药监、质监、工商等部门建立“红黑榜”制度,每两月向社会发布一次。
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志愿者协会,31410名机关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注册,为居民办实事2178件。志愿者人数超40万,发展“青春驿站”、“公益联盟”等志愿服务队伍150余支,年均参与活动人次逾百万,涌现出“去城郊捡垃圾”、“情暖冬日·关爱他人”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宝鸡因此喜获“全国文化志愿服务优秀单位”称号。
实施文明交通行动,把遵德守礼纳入驾考、年检等环节,开展了“千名警察街头文明交通劝导行动”、“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等活动,向私家车、摩托车驾驶员免费发放车载垃圾桶和头盔3000多个。开展节俭养德教育,“光盘行动”、节水节电蔚然成风。突出“护照、组团、交通、落地、行程”等五环节,把文明旅游行动落到实处。
依托“道德讲堂”弘扬传统文化。在机关、企业、乡镇、学校、社区等各领域打造出600余个特色鲜明的“道德讲堂”,组建了由百余名专家、学者、“草根明星”组成的“道德讲堂人才库”。目前共举办活动1.3万余场次,受众逾百万人。
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在中小学校开展“德润宝鸡·书香陈仓”德育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学雷锋做美德少年”、中华经典诵读、日行一善等主题活动。开设“四点半课堂”和“家长课堂”,组建“五老”宣讲团和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全市县区以上中小学全部建立心理咨询室,乡村少年宫实现全覆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全部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全方位、立体式的养成教育促使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近年来,“1·27”见义勇为、护宝农民等英雄群体,以及严平安、闫敏、孙梅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达到19人。先知后行,知行合一!“省十五运会开闭幕式两万人离场不留一片纸屑”、“2000辆公共自行车无一丢失”、“行政中心180多株海棠果无人采摘”等感人故事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突出利民惠民 着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放眼今日,宝鸡市将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理念贯穿创文工作始终,正如宝鸡市市长钱引安所说:“创文不是为了争一块牌子,而是要通过创建,理性地、系统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创建推动下,高铁南客站、石鼓山-茵香河、蟠龙新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强力推进,周秦文化主题公园、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院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免费开放;“四横十纵一环一道”和“双十字”交通骨架基本形成。近三年累计投入1.2亿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室)76个。
宝鸡生态建设领跑西部,建成了西北地区首个生态示范城镇群。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0.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5平方米。去年前11个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218天,位居关中五市前列。宝鸡先后摘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金招牌。
宝鸡实现了全国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全覆盖,形成了文明县城连片创建集群。100家“文明单位”和100个试点村对口帮扶,80%的试点村建成了各级文明村镇,建成320多个“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的美丽乡村。
宝鸡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大社保”宝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教育强县占到全省命名总量的五分之一;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西部领先,成为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平安宝鸡”建设在全省“两率一度”测评中连续三年夺冠。
在创建推动下,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宝鸡先后三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荣获“中国品牌经济城市”、“新中国60年城市发展代表”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