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霍山县诸佛庵镇社区农民文体休闲广场上,大老远就听到伴着悠扬琴声的歌唱,一群大爷大妈正在排练新编的“四弦书”曲目——《唱唱咱村文化乐园》。 “咱们这曲子是要上县里演的,大家都拿出状态来。 ”一旁拉琴伴奏的老人时不时上前给演员们指导示范几句。这位老人就是省“非遗”艺术——“四弦书”的传人胡文发。
“四弦书”源于霍山民歌,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而得名,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皖西地区的霍山、六安、舒城等地。 2010年,“四弦书”被收入了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过七旬的胡文发老人从小学习拉琴,很早就迷上了“四弦书”,并对传统的剧目进行改编,根据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创作了许多新的曲目。传统的“四弦书”由一人自拉自唱,自己用响板打节拍。胡文发加以改良,由二人打响板对唱,并加入现代音乐,更配以多人和声和伴舞。胡文发对“四弦书”发掘整理、继承发扬,让原本藏在深山里的古老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
“老胡是团里的主胡,他写、编、唱、演、奏样样都拿得起来,这几十年都是他带着我们这些人在干。 ”诸佛庵镇俊卿艺术团63岁的老艺人沈学陆说。
“我是一个老党员,别的贡献谈不上,只有搞搞文艺宣传这点本事。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只有尽我所能,用心干一辈子。 ”胡文发创作的“四弦书”等近30部曲艺剧目,每一个节目都紧扣时代脉搏,传播正能量,反映群众的心声。
“我最得意的节目就是《村村修通水泥路》,那是一个锣鼓快板。内容好、形式好、效果也好。 ”提起自己的作品,胡老打开了话匣子。他年轻时天天打散工都在路上跑,原来村里土路坑坑凹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前些年,镇上筹资修路,他根据当地情况编了个节目,在各个村来回演了几场,群众反响很热烈。 “村干部们见到我们说,看了我们的戏,乡亲们筹钱都积极多了! ”胡文发说。
如今,胡文发最担忧的还是“四弦书”的传承。虽然他一手组建的俊卿艺术团已有近百人的规模,但没有年轻人精通“四弦书”。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老一辈的传帮带,把‘四弦书’传下去。 ”胡文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