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文<沈仲亮(媒体从业者) 来源:中国旅游报·乡村周末
提起苏东坡,除了豪放风格的诗文之外,“东坡肘子”、“东坡肉”等美食也不得不说。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不断被贬谪。不过,他也没亏待自己,习惯苦中作乐,带着极大的热情品尝多地美食,甚至还亲身参与了研发,“东坡肉”便是一例。
被贬黄州期间,苏东坡生活空虚寂寞,日子过得也清苦,常常自己动手做饭。苏东坡发现,黄州的猪肉特别香而且便宜,但当地人对此美味兴趣不大。他于是钻研起来,将猪肉用慢火熬炖,以清水入之,待八九分熟时再加入一些专门的调料,做出的肉肥而不腻、色香味俱全,这就是著名的“东坡肉”。
后来,苏东坡写了一首类似打油诗的《猪肉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其实,细究这首诗,与苏东坡的风格差别很大,未必真为苏子所作。不过,后世文人大多不愿意或者不忍心去戳穿这段带有演义色彩的“佳话”。
连剧毒的河豚,苏东坡也不放过。吃完之后,他也不忘写诗晒晒自己的小幸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人笔记还曾记载,有人问苏东坡究竟河豚有多美味,苏东坡莞尔一笑,只回答了四个字——“值得一死”。
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到了岭南,就是如今的广东一带。宋时,岭南地区属于典型的蛮荒之地。
苏东坡心态倒也调整得挺好,既来之、则安之,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喜欢上了当地的荔枝。终于,历史等来了那一大写意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就当时的情形而言,这一诗句是狠狠刺激了掌权派的纤细神经。他们的神逻辑就是,你不是觉得舒服嘛,那就一次让你舒服个够。
于是,公元1097年,苏东坡又被塞了一堆莫须有的罪名流放到了海南。大概,海南算是时人对于蛮荒之地认知的极限。
一向达观的苏东坡也沮丧起来,毕竟,当时他已经62岁。不过,美食再一次拯救了苏兄,他疯狂迷恋上了海南的蚝蛎。内陆人士对于海鲜的无缝对接再次证明,东坡先生天生就是个吃货胚子。
不久,他就半开玩笑地对儿子说:你可不能把蚝肉之美泄露出去,以免让北方的大臣们知道了,争相求着贬过来跟我抢美食。
这方面,不得不说,苏东坡的心可真大。
面对数次的贬谪经历,苏东坡诗文里展现的日子显得老快活了。过于达观的姿态,后人自然会怀疑:苏先生是真快活,还是强颜欢笑?或许,倒是后人多操心了,毕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