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神秘的大地原点圆顶塔楼。
朋友,你听说过大地原点么?你知道大地原点在什么地方么?
你了解大地原点的用途么?大地原点是否就是大地的中心、中国的中心抑或陕西的中心呢?
如果你还不甚了解这一切,那么,请和记者一起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共同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探寻她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吧。
大地原点 具体在什么地方
从西安去大地原点其实很方便,驱车36公里,便到了大地原点所在地。此处位于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站在路边就能看到院子里的圆顶塔楼。公路边很醒目地竖着一块陕西省人民政府2013年5月立的石碑,上刻: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
由于行前已有电话联系,管理员刘晓东师傅已在门口等候我们。记者看到大门旁赫然挂着一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牌子,进得院子,给人一种空旷感。整个院子占地57亩多,左手紧邻的是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院子由主体建筑、中心标志、测量仪器台和投影亭等四大部分组成。刘师傅介绍说,“大地原点”建成后不久,还增设并施测了国家基本重力点和天文基本点。大地原点并不是指中国的几何中心,而是国家地理坐标系的基准点;大地基准点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大地坐标的原始点。
刘师傅告诉记者,大地原点建成于1978年12月,建成后的16年间,都以泾阳“3261”信箱或“3261工程”代称,因为3261在电码中代表“测”字,他解释说,直到1994年大地原点才对外公开,公众可以进入参观,收门票5元。
在右手方向的高台上,记者看到松柏掩映中的圆顶塔楼,便趋步前往,刘师傅说那就是大地原点塔楼,中心标志就埋设于塔楼的地下室中央。他介绍说,圆顶塔楼共七层,外观呈六方体圆状,塔体外部呈八棱柱形,屋顶为半圆球形,下部为两层递收式八角裙楼。塔楼坐东向西,面积近200平方米。顶层为观察室,内设仪器台,投影台设于主体外北、东南、西南三个方向的三个亭式建筑中,亭中有仪器墩。
步入塔楼,进入大厅,正中央是一直径约2米的圆柱,柱体中上部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黑色大理石,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11个金色大字,环绕圆柱四周的是8根直径约0.5米的红色大理石贴面的立柱,刘师傅介绍说,一楼大厅的高度是由大地原点的第一个观测点的距离所决定的,这8根方柱,从楼梯向上可到达顶部,向下可到达原点标石所在的地下室。
步入塔楼,我们沿阶而下进入地下室,不大的空间里透着一丝静谧,居中的是一座正方体的红色大理石基座,大理石基座的中心部位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微凸的半球面,球上刻有一个“ ”字,刘师傅说,这是“大地原点”的标志,“ ”的交点就是原点,也就是我国地理坐标经度与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
刘师傅指着原点对记者说,以此可测算出大地基准数据,为祖国河山定位。
望着这块红色玛瑙做成的神秘又神圣的圆形标点,虽然此时记者对大地原点还是懵懵懂懂,但一想到她对共和国的意义,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撩开面纱的大地原点真容。
大地原点是干什么用的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去大地原点浪一趟,是肯定搞不清大地原点是干什么用的,也是无法跟别人讲清楚的。
为了基本弄清大地原点的内涵,记者专门请教了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专业出身的副局长岳建利博士。
讲起原点的用途,岳建利说,人类的社会活动,都需要位置坐标信息,过去的打仗、丈量田亩、治水等,包括城墙和道路的规划,都有一个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问题。人类的活动是这样,那么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更是这样。比如说,要想修一条铁路、公路,那么应该把设计图设计到什么位置,根据山川、地形等的走势进行实地查勘和测量,才能准确地施工建设。打涵洞一样的道理两边同时对向打,两边要一样高,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测量,就会出现偏差。卫星能不能到轨道,实际上是坐标的问题。现在军事上的导弹打击,主要也是坐标,导弹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受地球引力,会改变方向,那么地球的引力我们也要测量。我们必须掌握地球对导弹的引力和影响程度,经过测算,才能够做到精确打击。
现在的“导航”就是测绘类的,汽车的导航也是测绘人干的工作。导航类上市公司将我们的测绘资料和技术结合起来,给每台手机里都加一个坐标的卫星定位信号,就可以获得持机人的坐标,坐标结合图像,就可以获得地理信息,想去哪里就可以知道方位,这就是坐标信息。大地原点,实质上就是解决坐标的问题。
他进一步介绍道,在解放前,我国主要有日本人测图,国民政府测图,这些测图不在同一个坐标系下,并且由于军阀割据等原因,民国政府的测绘图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坐标,不能拼接,也就是说,那时没有一张精确的全国地图。
新中国建立了,图纸是建设的第一要求,而我国没有统一全面的图纸,所以必须要建立一个国家的、统一的坐标系统。
但建立一个坐标系,是很困难很庞杂的工程,我国又缺乏应有的仪器设备,为保障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沿用了苏联的大地坐标系,把苏联1942年建立的坐标系统,逐级传递,引测到我国,建立起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称为“1954北京坐标系”。当时,为了建立这个坐标系,测绘人员在全国各个山头布了几万个钢标点,它给我国各行各业的测量提供了坐标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随时得到任何一个点的坐标。
谈到原点的作用,岳建利用手形和图画给记者作了详尽的介绍。这个点并不是坐标原点的概念,而是将这个点的坐标作为一个固定值(固定参考),认定它为不动的,死的。
那怎么把这个国家坐标系建起来呢?岳副局长说,我们国家的地势地貌是西边高,东边低,一个坐标系必须是在一个规则的面上进行,要不就在平面,要不就在球面,而地球就是一个椭球形,在这个椭球上,原点坐标不动,但是椭球上这个点可以上下移动。
先标定经纬度,再将大地原点的坐标点与地球上某一相同经纬度的点重合,就可以确定出与我国地面最贴合的那个点,就此固定下来,确定一个数值,然后,用这一个点的经纬度去推算我国各个地点的经纬度和坐标,将我国山头上几万个点重合到椭球形的地球上,以确定其精确的坐标点。
也就是说,大地原点的经纬度、坐标点、旋转度确定下来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一个点的位置推算出所有地点的坐标。坐标有了,再加上解决地势起伏的高程,这个点就是唯一的了。
坐标系建起来了,我们的国防、工业、农业,所有的地图都是从这个坐标系上开始测的,所有工程的地图都依此为准。
听着岳局长的讲解,记者越发感觉到大地原点后面的神秘和科学技术的深奥。
记者查阅的许多资料中,有一篇梁宏柏等撰写的回忆文章似乎能更直观地解释大地原点的含义。文章说,在围棋的棋盘上,为便于识别旗子的位置,在棋盘中均匀布有九颗“星”,其中最中间的“星”就成为“天元”。
在神州大地上,也有这样的“天元”,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
从各项经济建设到外交国防,人类在地球上从事各种活动无一不和地理位置联系在一起,因此,需要精确描述地球形状和确定地面上点的地理位置。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但它的表面很不规则,有高有低,凹凸不平,不便进行测量计算,人类根据几何学原理,用投影的办法建立起一个与地球形状大小相似,表面光滑的参考椭球面,仿佛剥掉的橘子皮可以压平一样,只要在这个参考椭球上建立起一个坐标系,自然就可以精确表示地球上某点的位置了。
大地原点的建立,就是解决了参考椭球的定位问题。即在我国领土范围内,以大地原点作为定位基础,将大地水准面(地球表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关系固定下来,并使二者基本吻合,使全国的测量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切合我国实际的大地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以大地原点为起算点,即可精确确定我国领土范围内任意位置的地理坐标,从而为经济、国防建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与“天元”位于围棋棋盘正中不同,大地原点并不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或者坐标的零点,但定位功能二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岳建利给记者解读地理坐标系
大地原点是怎么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沿用了苏联的坐标系,该坐标系原点位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普尔科夫天文台,距北京1.1万多公里。由于距离遥远,在我国境内测绘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误差,据此传算到我国东部沿海,误差高达60米,传算到南沙群岛误差会更大,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因此,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决定建立自己的大地原点与大地坐标系,其中大地原点的选点与建设是整个大地基准设置的重要环节。
据当事人回忆,1975年3月,在国家大地测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大地原点的设想,并对于选点提出了六个要求,国测第一大地测量队承担起了选点任务。1975年11月成立了以王育城为组长的“设计勘选组”,具体负责选点。
勘选组对全国可能设置原点的地方进行了初步筛选,重点对武汉、郑州、西安、兰州的地形、地质以及大地构造等因素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后,把选点范围逐步缩小到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宝鸡至华阴和铜川一带。在最后攻坚阶段,勘选组成员蹬着自行车,奔走于各个地质队,收集这些地方的地质和地震资料,并赴实地进行察看和调查,最后在泾阳县的永乐镇发现了一个高约10米、占地约0.67公顷(10亩)的大平台,经过钻探和地质、地震资料的分析,勘选组认定这里是设置大地原点的理想场所。
之所以把大地原点选在这里,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底层结构相对稳定。二是地下物质稳定。三是位置适中。四是环境好。五是测量方便。六是交通及生活方便。
记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选点报告》中查到了这样的记录:为了使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向各方面均匀推算,原点最好在我国大陆的中部。而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的确处在祖国大陆的中部。这里距我国边界正北为880公里,距东北2500公里,距正东1000公里,距正南1750公里,距西南2250公里,距正西2930公里,距西北2500公里。同时,这里的地质条件比较理想。
1976年1月8日,中科院专家们肯定了勘选组工作,经过严格论证,一致同意了大地原点的选址方案。
大地原点的位置确定后,陕西省测绘局选派翁梅芬、佟祥禄、李云、黄明兰、孟庆春等组成了原点基建组,带上帐篷,在工地安家,历经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于1978年12月最终建成了巍峨挺拔的大地原点观测楼和大地原点建筑群,后被称为“1980西安坐标系”。
建成后,国测一大队对其进行了天文、重力、三角、水准、长度等多工种综合观测,为我国参考椭球最终定位提供了高精度的基础数据。
依据大地原点而建的“1980西安坐标系”,大大减小了“1954北京坐标系”的误差,相当于在我国辽阔、复杂的国土上,绘制了一副精确的地理坐标图,在此基准上,才能实施地图测绘、交通道路设计、国土资源调查、城乡规划、国防经济建设、航天航海、太空拓展等。
大地原点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2008年9月16日,大地原点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的还有大地原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2年10月15日,大地原点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2月11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在大地原点挂牌。
被赋予更多的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使命的大地原点,对于更好地保护大地原点的文化历史信息,让广大人民认识测绘地理信息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意义重大。
苦守原点二十二年的王林昌。
大地原点 寂寞中的默默守候
也许是由于多年保密的惯性影响,也许是这里的宁静致远,大地原点是寂寞的。自1994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来大地原点参观的游客也就一二千人,大多的时候,是管理员在陪伴着它,照料着它,而现在的管理员就是刘晓东师傅。
刘师傅今年54岁,据他讲,1981年从测绘技校毕业后就投身到国测一大队的队伍,一干就是30多年,参加过澳珠粤大桥、琼州海峡高程传递、深港大桥、苏通大桥、东海大桥等工程的测绘工作。
他说自己是2013年3月底来这里接替王林昌师傅,王师傅在大地原点守护了22年。
谈到平时的工作,刘晓东说主要是每天定时传送跟踪点的数据,看护原点,打理院子,接待参观者,配合来原点工作的各方面人员。由于一个人经常忙不过来,他将老伴也接了来,还雇了大舅哥在此帮忙照料。
记者看到,由于不是专门设计的住宿用房,吃住方面都很简陋。好在在外多年都习惯了,刘师傅知足地说。
大地原点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基础工程,她的管理和守护工作自然也非常重要。从她建成之日到1985年,由于还有扫尾工作,有七八个人管理守护,之后只留一两个管理员。其中的贾星海和唐应福已经离世。在国测一大队,记者见到了另一位管理员王林昌,他与大地原点相守相伴达22个春秋,直到2013年刘晓东接任。
王林昌在国测一大队16年的野外测量中,跑遍了长江以北的所有省区,西藏就呆过三年,1991年他担负起了管理大地原点的责任。贾星海和杨振东各陪伴他两年之后,大地原点就留给他一个人了。为了不误事,他把老伴接来做临时工。为守护好原点,王林昌将大女儿三岁多就带到了原点,二女儿就出生在原点。两个女儿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才离开原点,离开永乐镇。
王林昌讲,刚去时,有半夜来偷果子的,有夏天乘凉不离开的,也有人打过仪器设备的主意。他则想方设法争取镇政府的支持,与北横流村和永乐村的老乡搞好关系,相互照应。对个别人在原点的骚扰则耐心说服。
后来的多年中,王林昌和村民融洽相处,亲如一家。谁家有事,他主动跑去帮忙。有时他外出办事,原点需要人手,打个电话,村民争相前来。2011年大女儿结婚,他为村民先后摆了20多桌。
谈及守护原点22年的感受,王林昌说,虽然平平淡淡,但也平平安安。
新任原点守护者刘晓东。
大地原点 测量祖国山河出发点
在祖国大地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陕西无疑是令人垂涎的,她埋藏的物华天宝,她开创的周秦汉唐,她是我国最早的天府之国,她孕育的中华文明,无一不充满荣耀,无一不影响着今天……
共和国的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共和国的山河测绘,从这里出发!
如果不是采访大地原点,记者还不知道西安有个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即国家测绘局精密工程测量院、陕西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更不知道她一直是全国测绘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国测一大队组建于1954年,当时主要由部队测绘兵过渡而来。60年间,他们先后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全国大地测量控制网布测,中蒙、中苏、中尼边境联测,京、津、唐、张地震水准会战,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布测,全国天文主点联测,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中山站建站和第21次南极科考测量,国家GPSA、B级网、网络工程、C级点测量1万余点、全球定位系统(GPS),国家高程控制网、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建设、施测和管理等国家重点测绘项目,以及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等一大批市场测绘项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
国测一大队几十年南征北战,把测绘点布设到了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海拔7790米的珠峰营地。最热的测区温度高达摄氏59度,最冷的地点温度在摄氏零下40度以下。面对高山缺氧、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猛兽、车祸疾患等种种威胁,他们一次次地向极限发起挑战,付出的不仅有青春,还有汗水、鲜血,甚至是属于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
这支被誉为“经天纬地、开路先锋”的测绘队伍,曾6次攀登珠穆朗玛峰,25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0多次深入青藏高原,50多次踏进新疆戈壁沙漠,填补了我国测绘领域的一项项空白。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测量行程5000多万公里,为祖国的测绘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争得了荣誉,1991年国务院通令嘉奖,授予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大队先后26次受到国家、省、部级表彰,有25人获得国家、省和市级各种荣誉称号,2005珠峰复测有4人荣立一等功,12人荣立二等功,9人荣立三等功,有十余项测绘工程获奖。同时,这个英雄群体先后有46名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或壮烈或平淡,都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的测绘事业,他们没有一个人被追认为烈士,有的甚至连一块墓碑也没有留下。
2005年10月,中国政府时隔30年,再次向全世界发布珠穆朗玛峰的新高度:8844.43米。那一刻,举世瞩目。这个珠峰精确数字就是第一大地测量队的杰作,这支曾经6次测量珠峰的团队被国务院授予“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
总有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不管有多少战友血洒征途;
总有一种精神激荡心怀,不管有多少艰险就在前路!
如此看来,大地原点之定位陕西,成为陕西众多名片中的一张,也绝非是一时的偶然。
大地原点是中华民族在地理空间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标志性代表,作为国家地理坐标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她已成为国家尊严的象征。大地原点,以其独特而博大的开放视角,集地理意义、科学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国家意义于一身,将在孕育了漫长文明、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关中平原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