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刘 洋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大幅实现均等化的同时,区域之间、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依然明显,尤其是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不足,公共文化设施水平不高、利用率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群众文化活动较为贫乏,服务资源分散,专业人才匮乏,制度建设滞后等历史疑难遗留问题依然严峻,也凸显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和均等化困境。
《意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在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等公共文化基本服务上提出了保障要求,从国家层面进一步阐明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核心的环节和目标,也是各级政府负有“兜底”保障责任的重点民生工作,同时提出了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和“实招”:
一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变化,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供给、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上,要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推进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制作和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为农村地区用户配备必要的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公共文化体制创新上,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加大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
二是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以老少边穷地区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设施、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落实对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及西部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的政策。促进地区对口帮扶,加大人才交流和项目支援力度。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支持计划。支持贫困地区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三是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工作。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的长效机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实施盲文出版项目,开发视听读物,建设有声图书馆,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视台增加手语节目或加配字幕。加强对残疾人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加快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文化低保卡、文化消费券等形式,为群众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
无疑,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政策安排,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凸显了政府保障文化民生的庄严承诺和主体责任。
因此,各地要尽快拟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突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工作针对性和政府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率效能,积极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服务手段,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尤其是需要尽快建立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制度和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管理机制。
(作者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