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收到徐芳的诗集是大雪之前的一天。
人到中年,一切都变慢了,动作和目光都在往回收,所思和所欲也都在往回收。一盏茶,一段老曲,三两个故交就足以打发一整天的时光,就连阅读的习惯也开始改变,年少的恣意才情,经历了任性和挥霍,此刻也都慢下来,入眼入心的,是那种洗尽繁华不显山露水,淡定简朴的文字。
显然,徐芳的《日历诗》是往回收的,她把漫长的人生画卷,从从容容收进三百六十五个日子。此刻,冬阳隔着玻璃,静静地照进屋内,我告诫自己必须克制笔端的波澜,害怕喧嚣会搅乱诗意的气息。
都说诗歌是有气节的贵族,因了这贵族身份,常态的写手只将华丽和新奇当做诗写的外衣,而忘了贵族更是种精神,真贵族即便着布衣,也依然气宇不凡。满身的绫罗只能证明是个有钱人,并不一定是贵族。可着布衣必须要有底气。徐芳是有底气的,她敢着布衣,端坐殿堂,也敢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以庸常的日子为单位,书写着人生的一撇一捺。在诗里,与其说她把流水的生活写成诗歌,还不如说她已把诗歌当成自己的生活样,是真正着布衣的贵族。读她的《日历诗》,就感觉一个着棉麻长袍的女子,尘埃落定般漫步在辰光里。
生长在上海的徐芳,诗歌却少有大都市的繁华,在俯身既得的庸常琐事里,她用跳跃的诗语,不露声色地叙述着生活的细节,并在细节处让人着迷。你看青花瓷里的《一碗热汤》、《农历腊八粥》里的豆子、米仁,《听阿婆讲故事》,讲“韭菜只是韭菜,葱还是葱……白萝卜在泥里”。而空白地,她却留给了你和你们去填补,你可以想那是对过往生活的淬炼,是对母亲、亲情和友情浓浓的追忆,也可以用一场雪来填补其间的空白。这显然是位老手,总是恰到好处地空出留白,抑制住浓得化不开的情绪流。
诗歌贵在气息,从直观上看《日历诗》就是一本诗歌体的日记,一年365天的顺序,记载了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巧妙地设计,使得《日历诗》的整体气息贯通而平和,日记体的编排,更增添了《诗集》的亲和力。在淡淡地叙写之间,你可以体恤到诗人努力在繁华市井里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样,但你却感受不到过程的艰难,她以中年的智慧,杜绝苦难的出售,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生活里摇摇摆摆的苦难,她呈现给你的是安静的文字,平实的意象,少有单刀直入的修辞,即便《阳光的残忍》,也只是《摇身一变》为“一个太过于清素的故事”,顶多加了点“青蒜、姜末,洒了胡椒粉”。
我无意于对《日历诗》作逐一的分析和解释,我只知道在晓畅的气息背后,《日历诗》的语言是简洁的,意象是简单的,然而越是简洁的,越是难画。在诗歌里历练多年的诗人,知道花开靡荼的悲哀在于零落成泥,而黑白是永远的经典。至此,我不敢说自己完全读懂了徐芳,但从心性上,我能感受到诗人的气息,一种人到中年的简约内敛,一种禅意纯净。
作为诗人,徐芳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