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如果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繁华之貌,那么,生活在城市中的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则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幸福之美。如今,放眼魅力宝鸡,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带动下,在这个刚刚创成不久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种幸福之美正处处绽放:广场上歌声嘹亮、舞步飞扬;剧场中文艺演出有声有色;图书馆、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络绎不绝……
作为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宝鸡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市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特别是2011年5月入选全国首批2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后,市上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周礼文化主题公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石鼓阁等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市区建成各类文化公园、广场121个,县、镇、村建成文化广场1868个;对县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115个镇文化站、12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13个镇和100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全市所有镇(街道)文化站及综合文体中心、1604年村(社区)文化室配送了灯光、音响、服装、乐器等设备,为县区配备了流动电影放映车、流动演出舞台、流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车、流动图书服务车和流动文化服务车;按照每个村2万元的标准为1713个农家书屋配送了出版物,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同时,市上还积极开展文化“六进”活动,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补贴760万元,组织文艺演出队伍经常性到农村、社区、企业、工地、军营、学校进行专场演出,开展公益性电影展映活动,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在农村和城镇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秦腔周周唱、话剧月月演、电影假日放”的“宝鸡模式”,以及大型广场纳凉晚会、秦腔大赛、社区文艺汇演、歌咏比赛、非遗展示、社火表演、周末文化广场、激情广场等一大批品牌文化活动。其中,“周末广场文化活动”荣获第二届“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活动”;夏日广场纳凉晚会获陕西省第二届“群星”奖;“宝鸡激情广场”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演唱活动。去年底,宝鸡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带动下,宝鸡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古陈仓、新宝鸡正在成为群众心中的文化之都、幸福之城。日前,笔者来到位于宝鸡市经二路的群众艺术馆,离大老远就听到从里边传出热烈而欢快的音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中年妇女正在跳扇子舞。团长杨长江笑着告诉记者:“我们都是退休职工,大家没事就到这来练练歌、跳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在该馆正门侧面的醒目位置上有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群艺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活动内容、时间等。据了解,从2011年7月1日开始,宝鸡市的所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全部实行了零门槛、全时段、无障碍对公众免费开放,年累计接待到馆群众52万余人次。目前全市已发展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900余支,这些团队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对于它们,政府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贴、演出资助和招标采购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张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