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全部是由孩子自主进行。
西部网讯(记者 熊惠玲 贺桐) 今天(9月1日)是新学期的第一天,西安师范附小四年级三班第一堂语文课学习的篇目是《观潮》。当大部分同学赞成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独立划分为一段时,个别几个同学对这样的段落划分方式产生了质疑,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当老师问到有无不同观点时,一个小男孩还是蹭地站了起来,“老师,我不同意这样的段落划分。”
语文老师宋慧处理这样的情况很有经验,顺应情形立刻将两拨孩子变为辩论队,一场不为对错,更为精彩的逻辑辩论在四年级的课堂上展开了,48名刚刚升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新学期的第一课,“独立自主地思想表达,逻辑清晰地陈述推理。”
每个学生都是别人的老师
一篇课文所要学习的词汇发音、辨义,字的结构,所需掌握的文章中心大意、重点段落,这些知识首先不是来自于老师。在四年级三班的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显得更为频繁和关键,因为新知识的初次教授都是由每一位孩子完成的。
“学习新课文之前,孩子们要做很多的功课,查背景资料、熟读课文、解析词汇,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这样的训练。”宋慧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每一个孩子在全员参与的教学中,谁也无法“置身其外”,给全班同学当老师的小小荣誉感激发了课堂中每个孩子的热情,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多了一份成就感。
观点无对错,以理更服人
记忆中的小学课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喜欢争辩的孩子是不受老师青睐的。跟随西部网记者一起体验“开学第一课”的80后网友“开创晴天”还不太习惯这种开放的氛围,“老师居然是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们交流一个观点的看法,所有的观点在课堂都不会被以简单的对错判别,每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尊重他人。”
宋慧老师正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课堂无对错,以理更服人。当孩子们持有不同观点看待同一个问题时,她让不同的孩子以自己的逻辑向全班同学讲述“为什么我这样认为”,这种逻辑阐述的过程既融合了孩子的表达和思考,更拓展了在场孩子的思路。“我从不直接指出孩子们观点的对错,在课堂中,老师越来越以孩子为本,自己只承担引导作用,质疑是自主探索知识的基本能力,有自己的想法才能独立思考。”
懂得为什么,还要知道是什么
背诵完优美的课文段落,学习完考试必考的词汇,熟读课文的每一个字,了解段落的中心思想,一篇课文的学习还不能到此为止。10岁左右的孩子需要懂得更多,但绝不是“填鸭式”地硬灌。
“课堂上显而易见的情况是,一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全部是由孩子自主进行的。”宋老师说,哪怕效果不好,却也是教学创新中必要的尝试。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多不多?孩子们找出了“人山人海”来推断。在哪里观潮?孩子们找出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来定位……有了对这些基本信息的准确摘取能力还不够。
宋老师打开桌面的投影仪,一幅钱塘江大潮的微型地图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将课文中潮水形成的文字描述直接转化为潮水动态成形的演说,这对孩子能力的考验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是什么的一种方式,牵扯到天文地理的知识,不必说太深,但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提问便会趋向‘刨根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