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城滩村第三批移民搬迁点宽阔的街道。杨晓慧摄
“以前人吃水都存在问题,哪还有多余的水用来种蔬菜,想都不敢想,现在可好了,都实现了!”说起新居,定边县冯地坑乡新城滩村村民姬翠红乐得合不拢嘴。
走进姬翠红家的小院,栽满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各类当季蔬菜的菜园子硕果累累,红的、绿的、黄的、紫的等五颜六色的瓜果,让记者联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冯地坑乡新城滩村距定边县城65公里,处于白于山深山区,全村土地总面积22平方公里,坡、梁、涧地交错。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16户、583人。
由于历史原因,该村绝大多数群众一直靠山居住在窑洞里,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农民纯收入和人均占有粮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为典型的贫困地区。
自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实施以来,该村分别于2006年、2010年、2012年分三批在沿公路干线相对集中就近搬迁安置,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居住不安全等问题。姬翠红是2012年最后一批搬离土窑洞的人家之一。
“我们将最后一批搬迁地址选在新城滩村姬五联公路两旁,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电路全通,孩子入园上学方便,而且条件较好。此外,农民也可以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乡长朱镛宏介绍道,移民搬迁实现了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产业有发展、环境有改善的目标。
“从土窑洞搬到了平房,不仅房子宽敞、明亮了,而且家具、设施啥的也不比城里人的差!”
“住窑洞时土院子集水,现在都是水泥地,不仅水够用了,而且更干净卫生了。”
“过去吃得单调,主要以洋芋为主,现在每家院子都有菜园,蔬菜的种类也多了,并且实现了自给自足。”
“以前因为缺水大家洗一次澡很难,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等,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
“那时候种地全靠人和牛,靠天吃饭,现在拖拉机种地,省时省力。”
……
说起搬迁后生活的变化,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翻天覆地”是他们用来形容搬迁变化用得最多的词。新城滩村党支部书记贺宏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9年时,该村农民主要依靠农业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000多元;自从移民搬迁后,除了农业收入外,许多农民开始搞副业、跑运输,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万元,增长了一倍多。
据了解,第三批移民搬迁的26户人家,每户住房面积和院落面积都达到110平方米左右,国家承担了60%的建筑费用,村民自己承担了一部分,每户大约3万多元。
每到农闲时节,村里都会请专业的舞蹈人员来教村民跳舞、扭秧歌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还计划与长庆油田采油五厂麻黄山作业区合建,村里出土地,长庆油田采油五厂出资金,打造一个占地15亩左右的公园,让群众有个休闲的好去处!”贺宏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