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9月19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博览会包含油画、国画、雕塑、版画、装置等艺术门类,邀请到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西班牙、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韩国、叙利亚10个国家的艺术机构,以及国内的200余家艺术机构7000余件参展作品。
博览会上,一个摆放着造型各异、气派十足的掐丝珐琅作品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由资深藏家熊绵林带来的珍贵展品是具有历史渊源的“熊式珐琅”家族几代流传下来的,器型端庄、典雅,透露着高贵气质。据介绍,由于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自1950年代以后仅剩少数顶级制表厂还有能力制作。珐琅装饰表款面盘的技术之前只有在瑞士等国外几家知名表厂运用,而且全球仅存五家制作工作室,只有十几人能够制作相关珐琅作品,而“熊式珐琅”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制作珐琅表盘的品牌。“熊式珐琅”是我国唯一一家珐琅艺术品的家族企业,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熊松涛的祖父一辈,当时清后期皇宫内的珐琅造办处在北京通州地区设置了手工作坊,专门给宫廷制作珐琅器,其祖父就在当时造办处下属的作坊内学到了这门手艺,为了让这个来自北京绝活传承下去,其祖父把这门手艺传给了熊松涛的父亲,如今“熊式珐琅”已经有三代人都在从事珐琅工艺这项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制作。
熊绵林讲解掐丝珐琅制作技艺
掐丝珐琅源自波斯,约在蒙元时期(公元14世纪)传至中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中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的融为一体,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全面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的外来痕迹。珐琅彩在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时代。珐琅是在苛刻标准下的极端工艺,更是色彩在温度中的一场冒险游戏。珐琅制品由于是纯手工,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就是唯一的一件,无法复制的特性也使其成为收藏者的不二之选。
(王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