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魏万林介绍他从云南引进的新品种盆景葡萄。
魏万林(中)因高烧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残疾,至今靠拄拐行走。
西部网讯(记者 王莹) 从一个山里的残疾娃,到裁缝店老板、加油站老板,再到拥有下辖4家公司的集团董事长,魏万林用45年完成自己的几度超越,却始终没有走出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我们小山村地不多,大家都出去打工了,可是还有一些留守人员和残疾人,我得让他们也能有工作。”魏万林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
魏万林出生的商洛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是一个典型的陕南山村,人贫地瘠,衣食不敷。七个月大的他因高烧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残疾,至今靠拄拐行走。“3岁以前,我都是在地上爬。很多人劝父母放弃我,让我自己去流浪,可是他们没有。”魏万林说。
因身体原因学校不予接收,魏万林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家就是看门,给老人做饭。”他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他都在自卑中煎熬,感觉人生的希望十分渺茫,“后来我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家人、对社会都是一种拖累。”
裁缝活拯救受伤心灵 手艺让事业爱情双丰收
“直到偶然接触了裁缝的活,我发现自己对这个还有一些天赋,腿部的残疾也不影响工作。”魏万林说,于是他把自己想学裁缝的想法告诉了父母。虽然手头拮据,魏万林的父母还是拿出平时积攒的钱,带他到西安的裁缝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又找了师傅带他实习,这一年他刚满20岁。
1991年,魏万林带着手艺回到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虽然是小生意,但凭着他技术精湛、为人真诚,店里的生意异常兴隆。一年后,他的服装店已经搬到了县城,店里的5台缝纫机日夜叫个不停。当时已在整个丹凤小有名气的他,还开办了一个裁缝培训班,残疾人可以免费学习。
这时,一个名叫汤凤梅的女徒弟渐渐走进了他的生活。那时候店里生意太忙,魏万林就雇了汤凤梅作帮手,朝夕相处之间女徒弟已悄悄爱上了他的这位勤劳、忠诚、能干、乐于助人的大哥,后来的日子里两人一路搀扶走过,既是婚姻中的好伴侣,又是事业上的好搭档。
“她是董事长,我是总经理。”魏万林笑着说。
时来运转生意遍地开花 成功不忘反哺父老乡亲
1994年,听说镇上某加油站有意转让,魏万林夫妇二人商量之后便用8万元接手过户。“当时雇了一个司机,不拉油的时候就贩卖西瓜、拉水泥,反正是不能让车闲着。”1996年,看到国道上长途司机休息、吃住不便,他俩又在加油站隔壁开了一家饭店,供过往司机食宿。这两项业务后来被魏万林打包注册成为一家贸易公司。
在乡亲们看来已经相当成功的魏万林一直有个想法,就是能让自己出生的这个小山村也能变得富裕起来。“村书记曾经问过我一句话:你一直是做贸易的,能不能考虑转个行?”魏万林说,这句话提醒了他,决定回归曾经养育他的农业领域。
为了发展大棚蔬菜,魏万林多次去山东寿光三朱元村拜访中国蔬菜之父王乐义,还高薪聘请三朱元村的技术员驻村指导蔬菜种植工作。通过调优品种结构、提前或延后播种、发展销售反季节蔬菜,拓展延伸蔬菜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目前南坪村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亩,安置当地青壮年闲散劳力260余人,其中残疾人50余人。
从大棚蔬菜到农家休闲山庄 还要让核桃皮也有用处
“当初没想过要弄这么大,主要是考虑这些留守农村的老人和残疾人。”魏万林说,如果说要赚钱完全可以到县上去,“可是我得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小时候上学下坡有人扶我、过河有人背我,没有他们也没有我的今天。”
在魏万林的带动下,全镇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72个,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人数发展到800余人,种植蔬菜的收入占全镇群众年人均总收入的30%以上。
魏万林说,他还计划用3年时间在扩建优质大棚蔬菜基地2000亩,并打造采摘、观光、垂钓、餐饮、休闲度假基地,建成后将可使2000人在家门口就业。“从今年开始,我们还要搞废物利用,对本来没有价值的核桃皮和核桃壳进行深加工,作为活性炭生产原料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