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西部网讯 在大荔县,有这样一个村子,他们每家每户都把“耕读传家”、“孝悌当先”、“知书达理”、“崇德重礼”作为“家训”;他们不比吃穿,不比金钱,但却盛行比孝道;他们即使农闲时节也不玩纸牌、麻将等取乐,却将时间和精力用在致富奔小康上;他们人人争先,义务清扫村巷道已蔚然成风……这就是大荔县许庄镇柳池村,一个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益结合的新农村。
走进柳池村,清一色的青砖瓦房古朴自然;巷道干净卫生,绿化树木枝叶繁茂;墙壁上的“孝道文化墙”和核心价值观宣传画成为了这个村子恒久不变的“道德讲堂”,柳池村也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道德村”。
创新载体 内化于心
“上世纪四十年代,村上的王俊卿老先生将村上的一个破庙舍修缮成学堂,当年就让20多个穷人的孩子入学的事情成为了我们村崇尚教学的一个典故。为了传承好学风,我们村从2008年起,先后对17名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了奖励。至今,我们这个千人的村子已有74个孩子考上大学,这在整个渭南都很少见。”谈及村上崇尚教学的好风气,村党支部书记王郁中自豪地讲着村上的历史传奇。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村至今还完好地保存了一块由光绪帝钦赐的“节孝碑”,说起该村孝亲敬老的典故,熟知村史的农民诗人刘新成略显凝重地说:“清朝末年,村民马贾氏的丈夫因病去世后,留下父母和两个幼子,当时才30多岁的马贾氏勤劳耕作,孝敬公婆,抚养幼子,至死未嫁,她的事迹在十里八村被传为了佳话,光绪皇帝知道后,为其钦赐了‘节孝碑’,孝亲敬老也就成为了我们村的一个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在走访中,我们得知,村上一位年过七旬的董云贤老人教女有方,她在女儿出嫁前再三叮嘱:“结婚后如果不孝敬公婆,就不要回娘家!”现在,村上涌现出了20多位“好媳妇、好婆婆、大孝子”典型事迹,村上将这些事迹编辑成册发给村民,让群众跟着典型学,照着典型做。
“人人有事做,社会和谐,不论贫富,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出门讲公德,在家讲孝道。”……憨厚、拘谨、朴实的话语中渗透出群众将道德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成了一种自我文化积淀和道德自律。
激发活力 富裕文明
依托柳池村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让群众的腰包更鼓。因可口的农家饭菜,优美的农家小院,再加上富有地域特色的“九品十三花”菜系,柳池村农家乐一开业便深受游客青睐。现在该村农家乐已发展到16家,特别是“聚贤庄”农家乐,被渭南市文物旅游局评为四星级农家乐,成为了大荔县唯一一家四星级农家乐。
柳池人外出搞运输,靠的是友善、诚信、厚道,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村现在有130户常年在外跑运输,占到全村50%以上,仅运输一项就为村民创收200余万元。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0元,远远高出全县平均水平。
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提升民居环境,这让柳池村成为了市、县“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春节,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在柳池村成功录制并播出,使该村一下子走上了央视荧屏,走进了全国人民的眼中。
现在,该村正在加快实施的“孝道文化,同州饮食”大观园项目,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新的实践载体。
创新机制 为民务实
如何处置好群众中的矛盾纠纷,一直是个难解的课题。但柳池村找到了破解的途径。
他们创新机制,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由老党员、退休教师、老干部组成的“村民道德议事会”,让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矛盾。去年的大年初一,村上的张宗岭老人因儿子拜年没有给自己下跪磕头,硬是不让儿子回城。议事会成员知道后,耐心劝说下老人抛弃陈旧礼仪,教育儿子孝顺,善待老人,不到一天时间便巧妙化解了这个小矛盾。从议事会成立到现在,共化解邻里纠纷、婆媳矛盾、耕地纠纷等问题50多件,真正实现了让这个介乎于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小机构,成为村委会放心,群众信服的公道组织。自成立“村民道德议事会”后,一些影响村风的事情基本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今年,全村没有发生一件矛盾纠纷和越级上访事件。
常态常效 落地生根
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制度上形成常态常效是柳池村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必然选择。
他们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在大会上把重要事情给群众唱出去,让群众自己参与,心里明白,将遵纪守法、孝亲敬老的典型事迹讲给群众听,让典年轻人学会孝亲敬老,遵纪守法。同时,村委会从家庭和睦、社会法制、邻里和谐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逢会必讲,会会必念,从制度上约束村民,引导村民,为全村和谐稳定起到一个强根固本的作用。
据村党支部书记王郁中讲,柳池村将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绿色观光、果实采摘、休闲娱乐、农家食宿于一体的和谐文明生态村,努力让柳池村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