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包头:全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2014-9-15 19:3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包头市鹿城元宵文化节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抬阁”。

包头市文化标志性建筑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和包头美术馆。

包头市鹿城元宵文化节民间传统文化活动“舞狮”。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视察包头市图书馆时与电子阅览读者交流。

包头市委副书记刘德君视察包头市文化信息中心。

包头市政府副市长安润生视察土右旗敕勒川博物馆。

包头市鹿城元宵文化节街头民间文艺调演“秧歌”表演。

身体力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内蒙古包头市公共文化建设坚持以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动“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全力构建文化阵地服务、基层流动服务、远程数字服务“三位一体”的文化供给服务“立交桥”,努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今年,包头市投资12亿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3年11月6日,文化部在上海公布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2个创建城市名单,包头市名列其中。为了推进创建工作,包头市先后出台了《包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3—2015)》、《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包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具体政策和措施。

“通过改善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环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这些都是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包头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李占峰说。目前,创建工作已全面展开,有序推进。

场馆广覆盖,群众玩起来

虽然包头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81%,超出国家标准,但包头市文广局副局长李亚军仍然觉得标准化水平距示范区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希望通过创建示范区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创建示范区国家有一系列相关规定,包头市创建标准要比西部标准略高一些,向中部、西部甚至先进省区的标准努力,这样才能起到示范性。”李亚军说,因此,包头市在推动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提出了“提标工程”,启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8543”工程建设。

据李亚军介绍,按国家规定,市级创建有3项,包头市确定的任务有8项,包括市级各有1个大型综合博物馆、大剧院、公共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非遗展示厅、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大型文化广场。旗县区要求是两项,包头市的任务是5项,包括每个旗县区各有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剧场、中心文化广场、群众文化示范团队。乡镇要求是一项,包头市的任务是4项,包括每个苏木(乡镇、街道)各有1个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文化广场、简易舞台、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团队。村、社区只有文化室的要求,包头市的任务是每个社区各有1个文化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群众文化团队(或一个文化户、文化大院)。

另外,还要新建市级群艺馆、民俗博物馆2个,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旗县区文化艺术中心(两馆)8个、乡镇(苏木、街道)综合文化站33个,村(嘎查、社区)综合文化室85个。

服务提质量,群众乐起来

“文化设施建成后,关键看能否提供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所以,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推动实施‘提质工程’,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李亚军说,“作为民族地区,我们要重点开展民族文化服务,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比如长调、呼麦、民族歌曲、文化非遗项目等。另外,还要对少数民族群众有定点服务项目,准备建立一批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培养一批民族文化传承者,组建一批民族文化特色团队,形成一批民族文化特色品牌,建设一批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大院,来提供丰富的民族文化服务。”

通过千场节目进基层、我请百姓进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堂进社区等“八进”活动,使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向基层、企业和农村牧区、城市社区延伸。

“在创建工作中,重点要在‘包头市数字文化服务’方面进行突破。”李占峰说,包头市要发挥工业城市在科技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的优势,建设市级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地方文化数字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加强广播电视地面传输建设,进一步实现旗县乡镇数字文化资源远程服务全覆盖,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逐步构建文化阵地服务、基层流动服务、远程数字服务“三位一体”的文化供给服务“立交桥”。

着力推进免费开放特色服务,充分发挥阵地的主渠道作用,经常组织针对农民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人群的各类文体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培训。全力打造“双十”群众文化服务品牌,以鹿城文化艺术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包头市“双十”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综合性、示范性和辐射力,促进群众公益文化活动常态化。

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创新,通过公开征集、竞赛评选等活动建立文化产品资源项目库,集中进行展演展示;同时,探索项目补贴、招标采购、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种类齐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供给面广、方便快捷的服务效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活动更丰富,群众动起来

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创建工程上,将继续实施星级群众文化团队创建评选。“我们把各级群众文化团队分成了五星,一到三星由旗县区评,四到五星由市里统一制定标准评选。去年,创建了3支五星级、19支四星级群众文化团队。”李亚军说,今年活动还将继续推进,并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扶持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启动社区文化学习建设项目。目前,包头市的中小学有音乐、绘画等方面的资源,但主要是为中小学生服务,没能为社区提供服务。“今年准备通过社区文化学校这个项目,让学校开办一些科技、舞蹈、绘画的培训班,由我们制定标准,对符合标准的给一些补贴,这样,使一些闲置的教育系统资源就近为老百姓服务。”李亚军说。

创建重点工作中,还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提效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提升工程”等,这一系列举措将让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和高品位的文化生活。

旗县区创建亮点

● 昆区创新活动形式,采取政府购买文化产品的形式,与包头市民族歌舞剧院签订演出合同,与专业团队共同打造“幸福街道·百姓舞台”流动演出。活动不仅将文体服务送上门,还使人人都能参与,才艺都能展示,让百姓不出社区就可以观看文艺演出,不出社区也可以参加文艺演出,这不仅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还提升了百姓的社区归属感与幸福感。

昆区创建办集中对13个办事处文化站及72个社区文化室进行实地查看,确定6个街镇文化站、18个社区文化室为示范文化站、室,提出活动场地改扩建、设施设备采购补充等建设,改造方向以各社区居民构成特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并派专人指导跟进项目。

● 青山区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到社区、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构建起全区上下参与示范区创建的工作网络。

文化部门充分发挥示范区创建的牵头作用,选派文化干部10人下基层,对文化站、室的功能布局、创建标准进行推进和指导,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对示范区创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定2014年建设32个样板文化站、室的目标任务,将于9月底完成。

创新文化工作新举措在文化艺术节上得到体现,今年在演出场地、演出场次、受众人群上都有了较大增加,成为历年来活动规模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群众参与最多的群众文化盛会。

● 东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由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区文联联合主办的“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系列主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贴近百姓,以百姓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全区居民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不同主题的活动多领域、多角度提升居民文化生活水平。

在“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品牌打造过程中,你来我往的文化走亲与北梁棚改工作紧密结合。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文艺团队创作了近百部反映北梁棚改的优秀文艺作品,如男声独唱《北梁啊、我的北梁》、快板《棚改新貌》、二人台小戏《北梁眊亲家》、舞蹈《扇花儿舞出北梁情》等,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演出营造了和谐拆迁的社会氛围,起到了凝心聚力、加油鼓劲的作用,切实推动了北梁棚改工作顺利进行。

● 九原区已形成“区级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厅(大九原历史文化展厅)一所(文管所)一中心(群文中心)、乡镇一站(综合文化站)及行政村一室(文化活动室)一院(文化大院)一户(文化中心户)”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均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

九原区全面推动文艺精品工程。2008年以来,排演了《西口好人》、《九原我可爱的家》、《打樱桃》、《卖菜》等精品剧目,获得国家级奖项17个,自治区级奖项7个。

● 在“八一”建军节期间,石拐区图书馆开展了心系群众,文化共享进军营、进企业活动,为消防官兵以及内蒙古鼎泰管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包头市蒙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选送了300余种期刊,建立了流动图书服务站,为他们送去了文化精神食粮,实现图书资源共建共享。

为了满足文艺爱好者的需求,石拐区文化馆深入各文化大院进行专业辅导并推荐参加了包头市的文化大院展演、广场舞比赛、文化大院擂台赛及“第四套健身秧歌”比赛等活动,在各个赛事中分别获银奖、三等奖、优秀编创奖、优秀奖,石拐区文体广电局获2014年鹿城艺术节优秀组织奖。

●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白云鄂博的奇石文化,打造“白云鄂博奇石文化品牌”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区内外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今年7月举办了“中国·白云鄂博国际奇石文化旅游节”。

本届奇石文化旅游节以“魅力白云·奇石天下”为主题,打造白云奇石文化品牌,树立白云城市文化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繁荣奇石文化产业,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白云鄂博知名度和美誉度。

● 土右旗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乡镇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实施总投资3.2亿元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影剧院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场所改造、功能拓展、图书购置、平价售书、设备配置、电影院线开通、非遗书画展厅布置等建设工程;举办了云南玉溪、战国青铜器及邮票品鉴展览等5次全国性的精品展,促进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日益健全。

投资1100万元重点实施的乡镇8个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100个文化室和文化大院及草原书屋一体化工程改造装修工程全部完成,改造总面积达1.38万平方米,活动器械、书柜桌椅、健身设施等650套(件)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城乡文化站点农村“十里文化圈”的区域覆盖范围基本形成。

●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是文化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结合内蒙古的人文地理环境情况实施的一项创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一级数字加油站(乡镇、苏木)、二级数字加油站(村、嘎查)、移动便携式加油站(分散的游牧点),通过充分利用无线WIFI技术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边疆偏远地区无网络覆盖的农牧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服务。

达茂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的研发试验基地,从2012年11月启动至今,在巴音花镇建立了一处一级数字加油站,在移民区和牧民定居点建立了一处移动加油站;在满都拉镇政府建立了一处一级数字加油站,在该镇额尔顿敖包嘎查牧点建立了一处移动数字加油站,同时在该镇建立了数字文化驿站。

● 固阳县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以来,领导重视、典型引路、点面结合、全面推开、亮点纷呈。

固阳县正在建设的文化艺术中心已达到部颁一级以上的标准,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投资预算1.2亿元。主要分为5个部分: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目前,文化艺术中心大楼已封顶。

全力打造“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确保居民从家中出发或乘坐交通工具在10分钟内即能到达就近的文化服务设施。目前,县社区、村文化室建设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以希望广场、中心广场、天和广场为中心的广场活动已辐射全县,文化大院更是成为了人民群众重要的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的乐园。

● 稀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稀土高新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昭君湖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和文化旅游投资中心(公司),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把稀土大厦近8000平方米的场所整体改造成区文化艺术馆和区多功能剧场;把区属民馨路第一小学闲置近7000平方米的原教学楼改造成区公共图书馆,完成“两馆一场”的建设任务。

稀土高新区投资1000万元完成4000平方米的万泉佳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其中,文化站面积1500余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1万余平方米,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中心)、多功能活动大厅、书画室、健身中心、党员活动中心、雷锋展厅、青少年活动室、道德大讲堂、文体活动中心(含舞蹈排练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功能室,日接待居民100余人次。

数字文化加油站:

让牧民生活多姿多彩

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牧民策马扬鞭查看完羊群后,找一块平坦的地方坐下来,拿出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或浏览电子图书,或看电影、看演出视频……这样的画面曾一直萦绕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者的脑海中,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4月23日一早,包头市达茂旗巴音花镇格吉格牧点的乌日娜一觉醒来,发现自家房前立起了一个铁杆子,还有很多村民围着。她急忙走出去询问是怎么回事,但半天也没弄明白。过了一会儿,负责安装的几个年轻人走过来,递给乌日娜一个平板电脑,经过一番简单操作之后,屏幕上就有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的图标,点击进入,可以看到站点导航、视频资源、图书、热点信息、图片赏析、我的上传6个类别;再进入“图书”类别,乌日娜看到了一本蒙文版的《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生产技术》,这正是她一直想找的书,竟然只用几秒钟就下载完了;“视频资源”里有上百部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十分流畅,下载只需几十秒。

“这么好的东西不会白给吧?”乌日娜对手中的平板电脑爱不释手,一脸憨笑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全部免费使用!”得到这样的回答,乌日娜高兴极了,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喝奶茶。

原来,这几个年轻人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和包头市文广局的工作人员。自去年8月以来,他们先后到全区7个盟市的14个旗县开展“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试点工作,共建设15个一级数字加油站、2个二级数字加油站、70个三级数字加油站,网络覆盖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服务农牧民10万余人。立起的铁杆子就是用来悬挂无线路由设备的,它通过3个定向式WIFI天线,在无遮挡的情况下辐射范围最远可达5公里,在这个范围内的农牧民可以24小时无限制地在线浏览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

在先期的试点建设中,为了使农牧民更好地认识并使用数字资源,他们还为10个地区的共50个家庭免费发放了30台平板电脑、20部智能手机,作为拷贝数字资源的移动终端。

在互联网无法到达的区域,文化共享工程利用自己的网络设备,将文化服务的触角深入下去。“用手机和这个小盒子的WIFI连接,就可以看电影看书了,种养殖技术的书这里都有,放牧时再也不闷了。听说这个小盒子还要向全国推广呢!”指着冰箱上放着的砖头大小的铁盒子,巴音花镇敖龙忽洞嘎查文化大院的乌日嘎乐呵呵地说。

“这个小盒子叫‘便携式移动数字加油站’,专门服务地广人稀的地区。它集服务器、存储设备、WIFI为一体,配合便携式天线,辐射半径可达1到5公里,我们也称它为三级数字加油站。它是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的资金来建设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移动数字加油站分3级:一级设在互联网可以达到的乡镇苏木,二级设在距离乡镇苏木较远、无法连入互联网且牧民相对集中的定居点,三级设在更为偏远的居住分散或不固定的牧民居住点。每级数字加油站都存储有2T至4T的数字资源,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

在信号覆盖区域的牧民,可以借助WIFI,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访问加油站的数字资源,其资源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提供,2T的存储器能放入1万小时蒙汉文精选视频、7.2万余册蒙汉文电子图书等内容。

达茂旗在巴音花镇建立了一处一级数字加油站(文化站院内建立了10米高的发射镀锌铁杆),在移民区和牧民定居点建立了一处移动加油站;在满都拉镇政府建立了一处一级数字加油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工了2米左右的支架悬挂发射天线,放置在镇政府楼顶);在距镇政府3到10公里处选了个牧点建立了移动加油站,并在该镇建立了小型数字文化驿站。

有专家如此评价:“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为国家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可将这一成熟的服务模式在我国边疆、海疆省区全面推广。

文化志愿者在行动

2014年,包头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点,塑造优质服务团队

包头市文广局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于2014年正式成立,下设6个大队:文博志愿服务大队、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大队、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大队、专业艺术志愿服务队、公益电影放映志愿服务队和广播电视技术志愿服务队,每个大队下设旗县区分队。

成立后,先后制定了《包头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和《包头市文广局开展2014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系列活动方案》,召开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志愿服务对接会,开展系统内外文化志愿者招募,建立志愿者服务活动登记制度、志愿者服务时间统计和绩效评价制度及文化志愿服务保障制度,为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在志愿活动开展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重点报道、动态报道等方式,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及时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志愿行动,并参与其中。此外,为增强文化志愿者服务的使命感,提高文化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服务队建立了志愿者培训机制,采取自主学习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围绕服务理念、服务技巧等内容,对文化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工作,并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目前已举办了两期培训班。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助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传递书香,见证成长”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包头图书馆是志愿者示范引领基地,每年面向社会招募文化志愿者,其中大学生志愿者与小志愿者报名情况超出预期,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600名志愿者加入了图书馆服务工作,其中小志愿者近200余名。

“精彩生活,幸福使者”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全市广场舞大赛,参加第6届元宵文化节、第29届鹿城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文艺演出。

“共享历史,感受快乐”文博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包头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基地,包头博物馆开展了以“知识殿堂主持人”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从2008年起,成功举办了11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培养出小志愿者近1000人,最初的小志愿者已经走进了中学校园。

“文化惠民,为您服务”文化惠民工程志愿服务活动。专业艺术志愿者深入贯彻落实局党委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我请百姓进剧场”“送节目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

“文化暖心,点亮生活”关爱特殊群体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包头四五星级团队)为北梁拆迁户进行“北梁情”专场文艺演出,为社区居民放映公益电影,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关爱成长,快乐生活”乡村学校少年宫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初,包头市文广局开展学雷锋文化志愿者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组织所属相关单位与包头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了对接,文化志愿者先后到固阳县蒙古族学校 、新城中学、东河区西脑包井坪小学、昆北小学的乡村少年宫多次为数百名中小学生辅导授课。

“文化公益,服务群众”公益电影放映志愿服务活动和广播电视技术服务活动。2014年,志愿者在每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电影,广场、社区公益电影放映2000场。组织广播电视技术服务志愿者进农村牧区、基层社区开展活动,讲授相关技术知识,现场解决技术问题,为广大农牧民和基层百姓提供贴心的广播电影电视志愿服务。

“欢乐节日,爱我中华”节日纪念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组织文化志愿者举办文艺演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包头文化信息中心“新鲜出炉”

包头文化信息中心是由市文广局主建、图书馆承建的2013年全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该项目以共享工程、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联盟为支撑,连接和覆盖全市四级文化网络。

作为第二批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点项目,此项目从2013年3月20日正式开工,第一期基础项目建设及机房软硬件设施搭建已经完成,建成电气、防雷、制冷、集控、网络、安全、运算、存储八大系统。第二期以文化中心建设为龙头,搭建市文化政务平台、数字图书馆平台、地方文献数字化平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平台,整合分为艺术类、文博类、群文类、非遗类、旗县区文化类等,各专题数据库已经搭起平台。第三期整合全市文广二级单位及10个旗县区文化信息资源,文化中心辐射到全市80多个乡镇(街道)800多个村和社区,打通信息资源的“最后一公里”,工程一、二期已经投入1000万元。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并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的国家级文化工程。包头市共享工程支中心自2006年初启动以来,着手开始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2013年,借助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这一契机,增加了服务器、千兆交换机、高拍仪、打印机、摄像机等硬件设备。包头市支中心结合包头市图书馆分馆服务网络体系,共建成市级和旗县区支中心10个,基层服务点104个。在资源建设方面,包头市支中心对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艺术等进行采集和整合,初步形成内容丰富多彩的特色资源。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广工程包头数字图书馆于2012年底开始建设,目前完成了中心机房基础硬件平台、推广工程必配系统、自建数字资源加工体系和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工作,馆内网络已经连入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虚拟网,馆内读者已经可以正常访问推广工程的丰富数字资源。此外,移动阅读平台包头分站点(bt.m.ndlib.cn)也已经投入使用,市民读者足不出户即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浏览图书、期刊等推广工程提供的最新移动数字资源。

公共电子阅览室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向广大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市图书馆9个旗县区都按国家标准建起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目前,市文化信息中心和共享工程支中心正在建设三级(街道、乡镇)、四级(社区、村)公共阅览室,摸底工作已经结束,第一批30家国标的乡镇和社区公共阅览室正在建设中。

包头图书馆联盟由位于包头市行政区域内的包头市图书馆、达茂旗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共17家图书馆自愿联合发起成立,采取两馆结对共建的形式,签订了联盟协作协议书。今后,随着包头市各类型图书馆办馆条件的逐渐成熟,将逐步纳入图书馆联盟。

无论服务方式如何变化,公共文化服务都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入人心——这种全时空服务正是包头市数字文化“人人通”工程服务的美好愿景。

(包头市文广局供稿、供图)


编辑:秦人
关键词:文化服务 包头市 示范区 图书馆 服务体系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