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笔者日前在农村走访时发现,不少农家书屋门可罗雀,前来看书的人寥寥无几,部分书籍因长期无人翻看落满灰尘。村民们表示,不是不想去书屋看书,而是那里的书不合大家的“口味”。
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活动的扎实推进,大大小小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广大乡村,农家书屋也在广大乡村涌现,为农民朋友闲暇时读书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些遍布乡间的书屋,作为“智能库”、“知识角”、“加油站”,既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实用技术的平台,又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
然而,有些农家书屋里的书籍要么是武打、言情之类,或者休闲娱乐类,真正涉及种植、养殖类的“农字号”书籍十分有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图书长期不更新,书刊品种不全、用途不大、知识不新,久而久之,农民自然失去前往阅读的兴趣。
毋庸置疑,农家书屋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要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就要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在书籍选择上,要摸准农民“口味”,同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选配书籍,让农民真正看得懂、用得上。另外,在品种上应体现多样性、广泛性,少些武打、言情之类的书籍,多些农业科技、法律常识、安全用电、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农字号”书籍,让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民都能看到适合自己的书籍,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屋”。(鲁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