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视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番话可以说引起了各界广泛热议,也为我们当下的教材改革及教育敲响了警钟,传承古诗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让人深思。
笔者认为,习总书记说到的“去中国化”并非危言耸听,个别地方就有以减负为名在教材中删去古代经典诗词的。比如上海,据报道,今年开学,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删除了每个章节后的“古诗诵读”部分,共有《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被删去。其实,当下的语文教学本就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挖掘古代经典这座宝库,只是在操作中应该摸索学生各阶段特征,适时地、科学合理地让学生接触这些经典,而不是减少或者删除。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浸泡在诗词瑰宝中,不但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学会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想想我们现在能脱口而出的,都是小时候熟能成诵的诗词散文,这些经典往往脍炙人口,超越时空,是正确价值观、是非观的良好借鉴,让人终身受益。虽然可能在小时候未解其意,但是长大后越发能体会其中深意。学习古典诗词和散文,从小就应该打基础,否则古典文化功底就很难建立。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当中有传承、传播的责任,有文化、文明的回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基因,再怎么折腾也无异于舍本逐末。其实,这只是一个教育的常识而已,但许多人却误入歧途,迷失了自己。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古代经典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熏陶和滋养,传统文化更是维系教育的根本。只有用好了古代经典,做足了传统文化的功课,才能让教育不失去本真,让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