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际情况,昨日发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从文化旅游、对外贸易、金融发展、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
文化旅游
构建以西安为核心的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带
报告认为,中西部各省(市)区拥有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是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必要基础。
可以构建一个由Ⅰ类旅游中心城市西安为核心、Ⅱ类旅游中心城市为外围(乌鲁木齐、兰州、西宁、银川旅游圈)、Ⅲ类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陇海、兰新经济带所属的河西走廊旅游带、黄河上游风情旅游带等)的“一带三区”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带,即以西安为起点和中心,以旅游化生存模式贯通关中华夏始祖文化、兰州黄河文化、河西敦煌文化甚至边疆异域文化,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带遗址集聚,延续丝路文化遗产网络。
当前西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等省市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存在战略定位与产业发展同质化、缺乏深层次合作协调机制、向西开放的产业准备及市场了解不够、对外贸易不足制约货币流通及电子商务发展、文化交流不深入等问题。
建议西安坚持文化先行,鼓励企业西行,加快道路同行,支持政府东行。
对外贸易
争取西安自由贸易园区方案的
完善和批复
报告《陕西推动丝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势、定位与措施》认为,陕西自身外贸和投资基础相对较弱,需要在大力发展自身贸易投资实力的前提下,将陕西推进丝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点定位于搭建物流平台、完善交通运输通道、提供金融支持、加强科教服务,以达到与其他省市区互利共赢。
建议争取西安自由贸易园区方案的完善和批复,推动中欧铁路班列的大整合,加快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完善连接东西的陆空交通网络,加强技术和人才输出,大力引进外贸型外资企业。
“道路联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四通”的空间基础,目前形成了以铁路和管道为主的通道框架,但效率低,形式单一,应将“道路联通”上升到战略通道的高度。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建设中,建议依托西安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管理职能,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物流
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
当前,西安建设物流枢纽城市具有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物流基础优势、经济和产业发展优势,将西安发展成为物流枢纽城市,可以发挥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满足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共同发展等重大作用。建议推动内陆自由贸易区建立,推进国际货运班列常态运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
报告认为,西安对外贸易存在物流设施相对完善、产业构成比较合理、科教文化优势明显等优势,同时西安对外贸易存在国家政策倾斜度、关天和西咸的新区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需求分析、陆路运输方式的强化等四大有利形势。建议西安调整出口商品内部结构,均衡发展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
金融发展
将西安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西安金融业相对于北京、上海,西安金融竞争力相对较弱。建议将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着力打造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跨境贸易结算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以中亚五国为例》认为当前在中亚五国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具备经济后盾坚实、金融市场深化、币值稳定、政治稳定等有利条件,建议加快构建伊犁“国际金融港”;夯实西安的枢纽地位,发挥“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支撑功能;联接上海金融龙头,依托“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实力;借力香港自由港国际优势,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报告分析
转变话语形态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讯 (记者 郭欣)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一周年之际,省政府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国内第一本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对象的《陕西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这本蓝皮书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际,全面展示了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为科学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陕西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责无旁贷,从今年5月开始,省社科院筹划出版反映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总体情况的专题著作。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已由国内权威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陕西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石英介绍,该书是国内第一本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对象,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际,全面展示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蓝皮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全书分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文化篇四部分。
书中所包含的37份专题研究报告,紧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建设,深入分析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市区发展现实,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未来展现
能源合作更紧密等六大优势
总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势分析与展望》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围绕“丝路五通”,沿线省区和城市积极响应,各类政策沟通机制正在形成;综合性的道路网络初具规模;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不断落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速货币流通;依托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民心相通步伐加快。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化,未来将展现六大趋势,即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将更为深入;多路径道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能源合作更为紧密;贸易与投资发展进一步提升丝路沿线经济体的对外开放水平;金融服务的改善将助推丝路货币流通;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将大大促进民心相通。
陕西应从产业发展等
五方面取得新突破
综合篇有10篇研究报告,分别就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新起点作用、重点省市建设现状及西安后续推进策略等问题深入研究。
《报告》认为,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能源资源富集。充分发挥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新起点作用,应从发展理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交流上取得新突破。
西安已具备促进
金融产业发展的基础
经济篇共18篇研究报告,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贸易投资、产业发展合作、货币流通、金融开放、物流运输、城市群发展、能源合作等经济发展问题,汇集了大量学者的专题性研究成果。
《报告》认为,西安已具备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依托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应全力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市场体系。陕西应适时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从资源开发、能源供应、市场流通、服务体系等方面构建陕西能源产业体系。
做好历史文化品牌
塑造与形象传播
社会文化篇有8篇研究报告,以“民心相通”为主题,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认同、文化传播、文化精神、文化交流等问题推出系列研究成果。
《报告》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化服务水平偏低、陕西开放度不够、西北人口与产业处于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跨度大、地域广、合作难等因素,是陕西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向西先行的障碍。陕西要成为文化旅游先行者,必须首先突破这些困难。要打破文化的封闭状态,将历史文化品牌塑造与形象传播作为传播重点。同时,整合现有媒介资源,重视发挥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转变话语形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专家研讨
未来西安更应具有大局意识
谋划更多实事推动企业走出去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讯 (记者 郭欣)昨日下午,省、市社科院联合举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一周年研讨会,来自各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就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成效、挑战与趋势展望进行研讨。
专家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是科学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状况的最新指南。西安交大经金学院冯涛教授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着眼于培育西部的内在动力,也是将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向新的高度。他表示,陕西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应该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塑造战略支撑基地的概念,建立实实在在的支撑点。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韩玲冰说,港务区应起到大平台、大枢纽的功能,所以道路连通和贸易畅通是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的重要环节。去年,港务区向西开通长安号,今年会将港务区纳入中国港口体系和国际贸易运输体系中,取得港口代码。西咸新区也以项目为载体,发挥支点作用,打造空中交通枢纽;以能源经贸为中心,发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作用。
市社科院专家认为,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可以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中空运、海运的形式,推动陆路交通的发展。改变人民币区域化结算进程。未来,陕西、西安更应具有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谋划更多实事,加快建设物流基地、进入中心,推动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