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从西安出发一路北上,无论是铜川董家河工业园区、延安工业园,还是榆林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你会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煤炭价格下跌的双重影响下,这些地方依然在热火朝天的开发建设,一个个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项目正在快速落地: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延长石油首套、国内第三套DMTO(甲醇制烯烃)装置在靖边能源化工园区顺利实现量产;榆林炼油厂世界首套45万吨煤油共炼技术取得关键突破;靖边新能源产业园区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这是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省在能源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围绕支柱产业完善创新链,通过政企合作重大专项,集中攻克主导产业链和关键技术群中的技术瓶颈,从而实现创新发展、循环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改革,在各个领域深化进行。陕西省通过鼓励研发投入、强化中试环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等一系列措施,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加码。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国西电集团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不断突破各项技术难题,有力支撑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0多亿元,新产品产值79亿元,新产品产值率40.2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巩固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坚持面向市场搞科研、实实在在搞中试,科学管理搞产业,建立了“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年均22.3%的增速实现了快速发展,预计今年全院综合收入将达到70亿元。
与此同时,各类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孵化器,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效果显著。全省6个国家高新区和2个省级高新区,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效应明显。2013年,在整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陕西省高新区营业收入达到11735亿元,同比增长30%。孵化器在促进陕西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省级孵化器7家,孵化面积超过80.7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2634家,累计毕业企业1545家,涉及软件、光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数字医疗、新材料、现代服务、军民两用技术、农业等产业领域。在西安光机所与西安高新区合作创建的中科创星孵化器,在孵高科技企业得到的不仅是投资服务、政策环境、行政、物业等基本的创业服务,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为吸引、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科技创业“种子”,中科创星成立了“科技创业种子基金”,打通科技创业链条“第一公里”。对筛选出的“金种子”,“西科天使基金”介入投资,使之迅速产业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VE、PE进行投资,助力小企业成长为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企业。科技园区、孵化器为承接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了土壤,各种金融手段的支持有效激发了创新的活力,带来了科技创业的热潮。
陕西科教优势举国公认,拥有79所普通高校、1000所科研院所、22万科技人员。如何使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这些年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重点。西安交通大学开始了有益的尝试——与西咸新区共同构建科技创新港。西安交大把近5年取得的各类科技奖、发明专利以及可转化科研成果全部投向科技创新港,面向社会开放,并充分汇聚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育高新企业。预计三年内,众多市场急需的科研成果在此迅速产业化,科技创新港将初具规模。
建设创新型陕西的步伐已经迈开。我们相信,随着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金融紧密结合的“四工程一计划”的实施,科技优势将在陕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迸发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