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华网太原8月8日电(记者 胡靖国)停产30多年后,位于山西运城市中条山北麓蚩尤村附近的运城盐池,又恢复了1000多年前隋唐时期“五步产盐法”的生产方式。
运城盐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被誉为“中国死海”。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有盐池的存在,这里成为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发祥地。
隋末唐初,运城盐池的劳动者总结出“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的五步产盐法,领先于世界。这一生产工艺200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城盐池所产食盐史称“潞盐”,上世纪80年代始,运城盐湖逐步停止潞盐生产,专注于开采硫酸钠和硫酸镁等化工原料。
据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运城盐池的卤水中主要含有钠、镁、氯、硫酸根等离子,停止盐生产后,盐湖卤水中的氯离子开始以液态形式大量留存在卤水中,造成盐湖卤水成分不平衡,重新产盐有利于盐湖的平衡开采。
潞盐含硝量较大,古代生产食盐时,需要封存10年以上,硝自然消解蒸发殆尽后才出售。目前恢复生产的潞盐非食用盐,全部是商用,如用于洗浴。
那么,为什么在上世纪80年代停产呢?技术人员说,交通发达后,成本较低的海盐占据内陆市场,运城盐池生产食盐利润逐渐减少。如今,潞盐恢复生产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技术,还能作为运城盐文化发掘及旅游产业开发的游客体验项目之一。
运城盐池面积为132平方公里,目前有90多平方公里达到生产潞盐的条件,今年计划生产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