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白河县位于秦头楚尾,汉江从该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横过,出陕入鄂,汇入丹江口水库。近年来,该县把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载体,形成了政府正确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全民参与的节能环保新格局,确保一泓清水送北方。
严把准入关,实现产业转型
在项目核准、备案和招商引资中,该县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发改和环保部门严把项目“准入、环评、三同时、使用”四道关口,做到三个不批:即超过污染控制总量的不批;汉江沿线达不到零排放的不批;属于国家落后淘汰工艺和产能的不批。从源头上织就了一张精细的“过滤网”,从根本上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机制,严把项目审批和验收关口,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的项目,不得核准、备案和审批,不得批准用地和建设规划。2012年以来,全县先后关停高能耗低产出小企业15家,通过技术整改提高企业9家,发展循环经济1家,开展清洁生产2家,新建污染防治设施3家,拧紧了能源过度损耗和污染排放的“阀门”,开创了全县“零”落后产能新局面。
该县按照坚持“做大新型工业、做优现代农业、做强三产”的思路,确立汽车装配、医药化工、新型材料和木瓜产业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四大支柱产业。目前,在“两河工业园”聚集新型工业,现已入驻企业56家;以茶叶、木瓜、中药材、核桃园、设施蔬菜等农业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天宝、中营、晨合等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同时,将永宏化工企业改造提升建成“黄姜—水解物—皂素、废水—酒精—沼气、废渣—高密度板”的循环产业链条,使废弃原料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舍得投入,综合治理保水源
该县县域内有大小支流700多条,多如毛细血管。减排冶污如何才能治根治本?围绕这一实际问题,该县在经过反复勘察和外出考察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提出了“以县内白石河、红石河、冷水河三大主要支流进行全程治理、各小流域实现逐一冶理,在县、镇、村三级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网络,保证在距离汉江垂直15公里范围内的镇、村、社区全面实现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让水源区水污染治理不留死角”的科学规划。
2013年该县投资8000多万元在县城兴建污水处理厂,并在全市率先建成投用。也在这一年,投资4800万元兴建的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也建成投用。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在白石河一河两岸以及二级路沿线铺设污水管网20多公里(将污水汇入污水处理厂)和枇杷沟垃圾场进行封场以及渗滤液处理工程,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2013年全县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总量达104万吨,污水处理率87.5%,污水处理指标完全符合出水水质一级排放标准。
加强监管,节能环保双管齐下
该县从能源消耗这一源头着手,采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节能降耗管理办法。每年制定节能目标和《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机关部门、企业、厂矿、乡镇和社区,逐一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考核和奖惩机制。今年以来,已集中开展联合执法3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查处案件16起,对违法行为实行抱拳打击,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执法效果。
经过连续近三年的综合治理,该县2013年单位GDP能耗为0.758吨标煤/万元,单位GDP能耗保持以3.3%的速度下降,自2010年累计下降率达10.5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13年预计为2.008%,下降率为3.7%,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宣传引导,形成全民总动员
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该县重点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设节能减排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成立“青少年环境保护自愿者义务服务队”,定期开展活动,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参与环保实践的积极性。
在机关单位,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核心,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节约一粒粮”的节约实践行动和“文明餐桌”行动,把空调温度保持在26度、人走灯灭等行为已经逐渐成为机关干部的日常习惯。为促使社区居民的节能意识和养成文明排放生活污水的良好习惯,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县委、妇联会、统筹办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在各社区开办了“新型农民大培训暨文艺走进新农村”活动,大力倡导“家庭节能行动,建设美好白河”的环保理念。同时,指导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良好氛围,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确保了汉江水质安全。据国家卫星遥感测试统计,目前,白河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大缩小,每年输入汉江的泥沙也从230万吨减少到不足100万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青山、绿水、蓝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