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通讯员 雷 洁
以一支维吾尔族舞蹈获得“群星风采·首届陕西省群文干部业务大赛”舞蹈类金奖的陕西省艺术馆的文化干部邵怡赛后表示,本届大赛参赛选手大多十分年轻,而自己已年届四十,所以参赛压力很大,“但只有自身本领过硬,才能做好文艺辅导工作,作为省馆的干部,更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所以我还是毅然报名参赛了。”
随着32个金奖、64个银奖、96个铜奖等奖项的颁发,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艺术馆、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等共同承办的“群星风采·首届陕西省群文干部业务大赛”决赛日前在西安落下帷幕,在这一比赛平台上,全省群文干部比拼基本功,展示着各自的实力。
“盲审”展示真风采
“舞蹈赛场上,我们最看重的就是选手对舞蹈的表现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通过他们在舞台上的整体表现来评判选手的综合素质。”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书记张先说。
据悉,本届大赛音乐类、舞蹈类比赛都以参赛选手佩戴的号码牌为出场顺序,不公布选手的姓名、所在单位,由多位评委现场打分。这种类似“盲审”的评分方式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使更多的新人、新作脱颖而出。
一位参赛选手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没有获奖,但对评判结果心服口服,“评委不知道参赛选手的姓名、单位等相关信息,仅依靠选手的艺术水平来评分,公正合理。”
陕西省艺术馆馆长、本届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洪济龙表示,本届大赛是近年来陕西省群文干部业务实力和业务成果的首次大比武、大展示、大检阅,可以说是群文干部的奥运会。通过公正、严格的比拼,可以增强全省群文系统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大家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扎实推进群文事业的繁荣发展。
学习提升能力
“从比赛可以看出,在我省的群文工作口确实储备着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大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与各地区同行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国家一级演员、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雷安红认为。
在美术类比赛现场,来自陕西省丹凤县文化馆的张志军早早地提交了作品《吉祥颂》。现年55岁的他算不上年轻,但在美术领域他是只有5年画龄的“年轻人”。在群文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张志军,称得上是一位全能型人才,摄影、理论研究、歌舞、文学创作,样样拿得起。“这些年在与群众的接触中,以及本身工作的特殊性,促使自己成了一个杂家,不断学习也就成了一种自觉。”张志军说,5年来,他跟着视频教材学国画,不断临摹,有进步也有乐趣。
延安市选手马耀才赛后表示:“我在进入文化馆之前,只学过两年舞蹈。这次没有获奖说明自己的技艺还不过硬,还得继续努力。希望大赛能越办越好,为我们群文干部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认识自身的不足。”有评委表示,平时群文干部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和学习,不能因为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忽略了这些。
比拼促进交流
陕北韵味浓厚的节目《相恋》带给观众爱情的甜蜜,一曲温柔的《茉莉花》似乎让人们闻到了淡淡花香……在省级大赛的平台上,各代表队及参赛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审视着自己的不足,认真汲取他人的长处。
凭借双人舞《相恋》夺得舞蹈类金奖的延安市参赛选手屈海军告诉记者,从2007年参加群文工作到现在,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比赛。“这次的参赛作品是我自编自导自演的,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这类的比赛,大家互相交流切磋,会让我们学到更多。”屈海军说,“通过比赛还能够增进馆与馆之间的交流,拉近大家的感情。”
据陕西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李全虎透露,今后这项比赛会制度化、常态化地举办,通过大赛切实提高群文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举办省市县乡四级群文干部创作作品汇展等活动,带动和引领全省的群文工作。据悉,目前已有其他省市的文化馆到陕西省艺术馆“取经”,大家普遍认为,省级大赛是对群文工作者一个很好的鞭策,群文干部要有自己的业务赛场,希望这样的大比武、大交流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