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开放办馆,盘活文物资源
——全国博物馆馆长探讨提升展陈质量
由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展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共计4165家,已经成为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存在着因为展览内容陈旧、展览形式单一、展览观念滞后以及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等原因而导致展览呆板、不受观众欢迎的情况。8月6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的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升座谈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员及全国30个省级博物馆(院)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物馆要想吸引观众,需要在提升展览质量、开放办馆方面下功夫。
让文物活起来
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每月一星”展览已经5年了,接待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已经成为哈尔滨市民必看的展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博物馆开展的走进机关、走进军营、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广场、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七走进”活动,把文物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很多人了解了博物馆,了解了历史。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长庞学臣认为,要想文物活起来,最重要的是博物馆人的观念要活起来,不能让文物始终躺在博物馆库房里。建立总分馆制,与基层博物馆建立联盟并形成机制,让省馆的文物经常下基层,形成省馆与基层馆的良性流通,就是很好的办法。
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近年来联合举办“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安徽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联盟,包括67家国有博物馆和10家民办博物馆,并在此基础上做了5个交流巡展;南京博物院联合省内各级博物馆成立江苏省博物馆展览联盟,加入联盟博物馆的文物都可以纳入展览,联盟还同地方政府签约,每年拿出10个展览在省内巡展5次。这些做法不但盘活了馆藏文物资源,也极大丰富了各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说,由于馆际之间交流渠道不畅,馆藏文物利用率不高,博物馆收藏思路狭窄、渠道单一,造成收藏大量重复,省内博物馆藏品往往同质化比较严重。而馆际间相对封闭,自己的文物不撒手,别人的文物进不来,不利于文物活起来。“河南正在大力推进省馆与地市县的全面融合,其中与房地产的合作就很突出,房地产商出房子和资金,博物馆出布展设计和文物。”他说。
河北省博物院院长罗向军告诉记者,文物流通已经是大方向,基层缺文物也是事实,但由于涉及文物安全、责任、编制等方面问题,因此“调拨、交换、借用”如何做要有细则,更加规范,才能更好落实。
建立策展人制度
每年各级博物馆都会推出很多的陈列展览,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有很多仍存在种种不足,策展理念缺乏就是其中之一,这直接影响到陈列展览的效果。座谈会上,很多与会者都谈到了要建立策展人制度。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表示,该馆展览的项目采取课题制,包括个人课题和公共课题,责任到人,每个展览最多给3年时间,并给予经费保证,成果是做一个大型展览,举办一个国际学术讨论会,出一本高水平学术图录和一部论文集。到目前,这样的展览已经做了4个,取得了较好社会影响,并培养了自己的队伍。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戴宗认为,应明确策展人在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博物馆的主要人才、核心人才来培养。
馆长们认识到,优秀的策展人会给博物馆、社会乃至所在区域带来不可限量的影响,而现在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民营博物馆普遍缺乏成熟的策展人,培养策展人非常迫切。罗向军认为,建立策展人制度,要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学术组织,更要逐步建立起人才库、专家库,加强人才资源的管理。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李黔滨说,策展人制度要从两个机制抓起。一是培训机制,应将策展人培训列入相关培训计划;二是激励机制,不分馆内馆外,激发策展人员做好展览的积极性。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诚提出,策展人要熟悉博物馆藏品,能挖掘出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有一定的展览展示创意能力。
多名馆长都认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引入对博物馆有研究的高校、研究所等社会上的“外援”,借用他们对陈列展览的传播理念和表达方式。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认为,现在一些博物馆把陈列布展交给社会上的展览公司去做,淡化了博物馆陈列部门的功能。策展人应该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不能游离于博物馆之外。建立策展人制度,可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形式,体制内的可成立展览部,体制外的至少要与博物馆签约,纳入博物馆管理。
用精品说话
创新展陈形式,丰富展陈内容,着力办好精品陈列展览,也是本次座谈会的焦点话题之一。博物馆不仅要创作精品展览,更要对精品展览进行精心维护和持续投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这样的陈列展览才有持久的魅力,才能吸引大多数观众前来参观、学习、休闲、娱乐。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存在一些诸如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一些博物馆定位不够清晰、藏品的利用率不高、主题性展览欠缺等问题,因此,各级博物馆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博物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题,高度重视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关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提高陈列展览水平。高度认识提高展览质量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研究水平,要建立博物馆的展览平台,提升陈列展览质量,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告诉记者,该馆每个大型展览筹备期最短需要3年,展览的同时推出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性图录和论文集,这对于培养博物馆业务人员、推动博物馆研究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做好与展览相关的教育项目、文化创意产品,对打造展览的影响力特别重要。”他说。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说,对展览的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一个优质的原创性展览,其研究、策划周期应不少于2年。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打造精品,首先要明确博物馆的定位,每个博物馆都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展览的内容和方向,进而做出个性化的基本陈列。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赵瑞军说,要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征集优秀主题展览策划方案,这样可以促进博物馆人员对馆藏文物的深入研究,进而开展优秀展览的提升。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认为,打造精品展览还要建立展览的批评机制,展览需要行业内和行业外的批评,这是以前所缺乏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提出打造精品展览要重视展览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展览投入资金的分配上,要拿出专门经费来用于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