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去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向强迫购物、欺客宰客、零负团费等行业乱象“亮剑”,使得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摆脱了“没有枪、没有炮、只有冲锋号”的境地。如今,《旅游法》实施已近1年,旅游市场秩序是否得到改善?不久前,国家旅游局召开的西南片区会议,用了“大势向好”、“喜忧并存”八个字给予了界定和回答。本报记者近日也就此采访了旅游业从业人员及有关专家。
低价团怎样堵?
最近几天,江苏游客小张经常接到旅行社打来的电话,“他们建议我,如果准备去台湾,最好赶在9月底之前。据说10月1日以后要涨价了。”
小张不知道的是,这次涨价恰恰是目前的“低价”造成的。
7月底,一名大陆女游客随团赴台游,在台东知本温泉区遭到游览车司机殴打。据悉,该女游客参加的旅游团团费为8天7晚3900多元,由于其在导游指定的特约商店没有消费,而选择非指定购物商店购物,引发司机不满,当街施暴。此事引发舆论哗然,大陆游客赴台游低价团的乱象也随之曝光。台东当地居民呼吁“该打恶质旅游”,台东县府观光旅游处长陈淑慧表示,希望业者不要再削价竞争影响旅游品质。
据一名熟悉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团运作的导游介绍,以环岛8天7晚游为例,每个游客的团费至少要超过新台币3万元,旅行社才不致亏本。以目前汇率计算,团费应在人民币6100元以上。低于此价的“亏本团”则主要靠拉游客购物弥补。
针对这一乱象,台湾观光局和旅行社全联会讨论决定,将现有8天7夜环岛游固定的7个购物点,减少为6个;6天5夜购物点从现在的5个减为4个,预计10月1日起试行3个月。有从业者估算,减少购物点会使旅行社每人每天减少约15到20美元收入,迫使旅行社提高团费来维护旅游品质。台湾旅行社全联会秘书长许高庆表示,价格竞争是市场自由机制导致的现实问题,希望大陆旅游团来台朝优质化发展,并期待未来在大陆旅游团申请入台证时,对于纯玩不购物的优质团,能够另外核定优惠名额,让优质团来台旅游更便利。
导游变“导购”如何防?
上述问题,只要消费者擦亮眼睛,避免贪图便宜选择低价团,选择大型有口碑的旅行社,就可以解决。但是,参团之后,遇到什么样的“领路人”,则是无法控制的。“黑导游”、素质不高的导游,常常让参团游客很“闹心”。
7月底,19位游客参加泰国6日游的旅行团,途中导游提出自费项目加价,游客拒不同意,竟被导游扔在郊外5小时,最终在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的帮助下,才得以返回宾馆。除了出境游,国内许多“??一日游”项目,导游也会不停地带游客进入购物点,导游变成“导购”,屡受游客抱怨。
许多导游的话道出了其中缘由:“我们就靠游客买东西赚点提成。”《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必须有不低于员工总数20%的导游(含领队)并签订劳务合同。此规定旨在保护导游的劳动权益,然而事实上目前导游的处境仍然很尴尬。除去大型旅行社,小型旅行社多半没有财力雇佣固定的导游,与导游间多是松散的临时雇佣关系。“一单生意结束后,各奔东西,合作得好,以后有活儿还找他,合作不好,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在苏州经营一间旅行社门市部的李先生对记者直言。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导游在各家旅行社间游走,与任何一家旅行社都没有契约关系。没有了约束,“导购”的违规成本又很低,许多导游于是趋之若鹜。
“这也反映出导游管理体制不顺的难题。”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导游处负责人刘劲柳表示,“很多导游也要生存,只好靠游客购物生存,少数导游还会把不满撒在游客身上,从而导致了旅游服务质量下降,致使市场乱上加乱。”近日,在国家旅游局西南片区会议上达成的《昆明共识》,倡导旅行社必须设立导游服务部门,各地旅游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成立导游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让人人都在组织管理之中”,切实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给导游管理问题开出了一剂方子。
门票“三年必涨”怎么破?
越来越多的人感叹“玩不起”,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如今,国内5A级景区已集体跨入“百元时代”。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规定出台后,全国景区门票每逢“三年限涨令”的“解禁年”必涨价。例如,去年扬州瘦西湖景区开始执行150元票价,上调30元;江西婺源景区的通票价格由180元上调到210元;四川峨眉山旺季门票从150元升为185元,淡季票价从90元升到110元;广西涠洲岛景区门票价格从90元上涨至120元……此外,景区内单个景点、增加设施等的收费也有不同程度提升。
追求更高收益构成了景区的涨价冲动,然而涨价不提质,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不仅导致大量游客流失,从长远来看,景区的发展也难以为继。一项超过1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89.2%的网友认为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楼嘉军指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是景区频频涨价的“三大推手”。“旅游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相应的旅游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游客在景区除了买门票外,第二、第三消费还比较低。没有增加在餐饮、旅游纪念品方面的消费,门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达到80%—90%,多数景区事实上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此外,部分知名景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这种观念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休止地涨价,无异于杀鸡取卵。”楼嘉军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