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4月29日上午,咸阳市投资4000多万元购置的100辆公交车上线,标志着今年市委、市政府为市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在公共交通领域已率先完成。图为整装待发的空调车。 (通讯员 王高峰 摄影) |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面貌不仅体现于市容环境,更体现在居民的眼角眉梢。在咸阳市,记者正是从老百姓的脸上看到了自信和友善,看到了美好和阳光。而这些,恰恰来自于咸阳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开展活动的“风向标”,激发出了一股史无前例的强大合力,使这座千年古都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转作风,面对面倾听民意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放下架子、沉到基层,和群众“同围一张桌子、同坐一条板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
“今天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看看大家上次反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落实了没有,进展情况如何。请大家尽管说,不要有顾虑。”活动中,咸阳市委常委们带头深化“访百企、进千村、入万户,万名干部下基层”调研走访,大力开展“访民情、听民声、集民智”活动,建立了市委常委“五个一”包抓联系点,每人联系1个县、1个部门、1户企业、1个村、1户贫困户,扑下身子下到基层、走访群众,与群众坐在一起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诚恳的态度、朴实的话语,拉近了干群的距离。
5月4日,永寿县监军镇民丰村村委会里人声鼎沸。村支书张选荣,老党员张润龙、张胜生、张安民、张公里、王富贵、张小军、孙保荣、张西社、陈文学等,分别从产业发展、教育医疗、计划生育、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存在问题、道出了各自的想法。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分村、镇、县、市四个层面进行梳理汇总,哪个层面能解决就在哪个层面解决,立知立行,立行立改,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市委书记姜锋和监军镇民丰村的干部与村民面对面畅谈,倾听着大家的“心里话”,认真思考着解决问题的良策。
领导带头示范,改进作风就有了强劲推动力,形成上行下效“转作风、下基层、接地气”的浓厚氛围。为了找准问题的“根”,把好解决问题的“脉”。全市上下从领导干部到党员群众,从“面对面”、“背靠背”到“干群对话”、“民意会诊”,一处处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影响民生的“短板”被深挖出来,一个个对症下药的“金点子”涌现出来。
见行动 心贴心为民解忧
渭城区陵召村三、四组的引水灌溉渠在征迁施工中受到损坏,导致600多亩农田无法正常灌溉。正当村民一筹莫展的时候,周陵街道办工作人员“不请自到”,通过走取听取意见当即研究部署,筹资70多万元为陵召村架设2台200KVA灌溉专用变压器,新打3眼灌溉水井,铺设了2000多米暗管,彻底解决了600多亩耕地的灌溉难题。“原来用大渠水,有水才能浇地。现在打井灌溉,想啥时浇就啥时浇,成了真正的水浇地……”村民赵小康高兴地合不拢嘴。“今年高温少雨,这3眼灌溉井可真帮了大忙。估计今年这600多亩地能为他们增收300多万元哩!”村支书赵建辉欣喜地说。
类似的成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枚不胜举。为了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后一步路”,咸阳市还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查处镇办干部中存在的不敬畏群众太牛气、不讲原则太义气等“五气”问题;坚决纠正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和镇办“七站八所”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坚决查处利用便民服务吃拿卡要,打白条、耍赖账等问题;坚决整治执法监督中作风粗暴、滥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坚决查处征地拆迁中不按标准发放补偿款、黑社会介入等问题;坚决查处截留、挤占、挪用、骗取惠农资金等问题;坚决纠正学校乱收择校费、补课费等问题;坚决查处医院乱开药、收红包、吃回扣、套取农合疗医保资金等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走读、村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明确了整治“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让群众看到新变化,见到新成效。目前,市县两级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2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3220万元,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810多个,引进发展项目460个。
再创新 实打实为民服务
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咸阳市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把建设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全面启动实施了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市建设——
当你走进咸阳市“智慧咸阳”应用监控中心,一块40平方米的矩形显示屏上,将咸阳市区的大街小巷、车辆人流、园林绿化、城市部件等景观面貌,立体清晰、实时同步展示在人们眼前。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各种想要的政策、咨询、办事、服务等信息一目了然。
网络资源、系统平台、通用软件、信息数据、网络媒体等5个共享平台,实现了信息系统集约化拓展,使信息化与民生领域应用、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深度融合。
同时,“五个一”应用项目系统更加出新出彩: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
这些信息惠民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落后的服务方式,整合了分散的服务资源,架起了便捷的服务通道,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案头电脑、掌中手机。群众拿起手机就可提交诉求,干部随时打开平板就能处理事务,客商轻点鼠标就完成了投资,连游客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旅游资讯。
在实践活动中,市县两级结合实际,还探索出了“开门问政”、“电视承诺”、“销号办结”、“广场问政”、“干部代办”、“爱心平台”等为民务实的新途径、新办法,使群众实实在在看到了新变化,享受到了老作风带来的新服务。
7月以来,咸阳每天都在35℃以上,市区电网负荷不断刷新纪录。在渭城区张家堡村,记者看到"张思德服务队"正在为该村更换变压器,他们头顶烈日,汗水也已浸透了工作服。据了解,7月1日至20日,"张思德服务队"抢修事故37起,出动人员100多人,车辆52次。 (通讯员 鹿韬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