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日前,陇县出台《县城城市公厕、停车场、便民市场规划建设意见》,决定从今年起将新建公厕74座、便民市场9处、停车场7处,着力解决群众如厕难、停车难、卖菜难问题。这是陇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直面问题不回避、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的一个缩影。
对群众的意见随时听
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陇县县委就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作为狠刹“四风”、改进作风的关键。县委书记杨宝玉带头到固关镇北大山、唐家河村走访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县长赵甲宏先后深入县发改局、新集川镇铁马河村等听取意见建议。四大班子其他县级领导结合个人分工和包联单位,深入部门、镇村组、企业、党派群团、项目一线,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县上先后召开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典型代表、进城务工人员、民主党派等35个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查找作风建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扩大征求意见建议覆盖率,随时听取群众意见,县上还建立了县级机关部门“群众工作周”制度、党员干部“党代表服务室”制度、镇村村情民意恳谈等制度,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对群众不满的事立即改
4月4日一大早,李家河村的50名群众代表聚集到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按照群众申请、工作人员通报申请户入户走访调查情况、党员村民代表现场评议、无记名投票表决、现场公布结果的程序,对2014年村上6名低保新申请对象和8名上年度低保户的低保资格进行了现场评审。这是陇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个别村有吃“人情保”、“关系保”现象,重新制定了城乡低保评选核定办法,展开低保户群众评议制度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成功后,全县158个村全部按照这一程序进行了低保户年审,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确保了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立足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满足群众的所需所盼,该县坚持立行立改,不等不拖不靠,加大力度解决常规性问题,集中攻坚化解遗留问题,努力防止出现新的问题,让群众在扎实整改中看到变化。针对群众反映到镇村办事找不到干部,甚至有的干部迟到或早退的问题,县上在乡镇推行了以夜学、夜议、夜谈、夜访为主的“四夜工作法”,有效制止了乡镇干部“走读风”;在机关推行了电子化考勤制度,建立纪律作风明察暗访制度,对4名不遵守纪律干部给予纪律处分,从根本上解决了干部迟到早退现象。群众反映“吃喝风”严重,县上就及时制定出台了公务接待、政府采购、公车使用管理办法,从严控制接待标准,县级部门公务人员下乡一律在政府“廉政灶”就餐,县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0%。针对群众反映乘车难问题,县上计划开通5路公交车,目前已开通了101、102路两路公交车,计划近期加紧开通103、104、105路公交车,从根本上解决距县城半径15-20公里农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正如群众所说:“这次我们提的意见建议,县上都能及时给予解决,是真心实意为咱群众办事哩。”
对群众服务“零距离”
“现在的干部真好哇,他们每天都能主动找上门,和我们拉家常,还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但没架子、没官腔,能办的事儿立马办,就像咱家里人一样。”陇县天成镇上寨子村李菊芳颇有感触地说。这是该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行“群众办事,党员干部代办”便民服务带来的可喜变化。
服务延伸一公里、群众满意增十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陇县针对联系和服务群众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的实际,创设了多种解决“四风”问题、回应群众关切、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新举措,有力地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县上推行“群众办事,党员干部代办”制度。针对群众办事经常“跑趟趟”、程序复杂“转圈圈”问题,陇县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创新和完善便民服务机制,率先推行“群众办事党员干部代办”制度和村干部坐班制,就是群众将需要代办的事转交给镇村干部(也就是代办员),由代办员每天对将受理的群众事务在乡镇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直接给予办理,对需要到上级办理的事务,由乡镇代办员到上级部门代为办理,并将代办结果及时反馈给申请人,未能办结的要解释清楚原因。目前,该县代办事项涉及证照办理、公益服务、各类投诉、政策咨询等4大类45项具体代办项目,实现了由群众跑路转变为干部跑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解决了群众因程序不懂、部门不熟而造成的误事、误时、误工现象,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县上还建立了县级部门干部“群众工作周”制度和“党代表服务室”制度,部门干部和党代表定期深入农村和群众家中,听取意见,解决民忧,帮助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干部和党代表共走访群众3万多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61件,已妥善解决412件,一批群众关注的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解决。